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2024-04-13 11:07:42  人看过

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

——《易》、《学》、《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张文智

(山东大学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

(中国周易学会,山东 济南 )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引言

《大学》与《中庸》一向被视为儒门心法,《周易》则被人们尊为儒家的密理。三者之间可以互阐互释,相得益彰。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周易》自西汉晚期之后便被逐步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原”。从汉至唐,以《周易》为首的五经之学即经学成为官学的正统。即便是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至唐代逐渐兴盛之后,经学仍不失为官学之正统。但西汉的经学接续仅为荀子之学,作为儒家心法的心性之学被掩盖而得不到彰显,从而导致后来的今、古文之争及儒家的没落。而佛学的兴盛及佛学的中国化特别是禅宗的兴盛,亦刺激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兴起,以与佛家的心性之学相抗衡。受禅宗传承体系的激发,韩愈、李翱等儒家学者有意识地建构儒家的道统,经过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的努力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至朱熹乃至王阳明,此道统的建构才圆满完成。儒家的心性之学主要体现在《大学》、《中庸》、《孟子》等思孟学派的著作中。所以,在儒家道统的建构过程中周易杂卦传英语学术的重点也由经学转向子学。即便如此,北宋五子仍是通过对《周易》的阐释来说明他们的哲学观点,且多有易学著作传世,对太极、先天之说有所发明。但宋、明诸儒对佛家、道家思想的排斥及儒家内部心学与理学之间的争执又影响了儒家的完善与发展。换言之,宋、明诸儒的努力并没有真正掌握儒学的心法与根本,即如先儒所说:

汉兴,五经虽立博士,而传者仅荀氏一派,故微言绝于世,而性道真谛不明。迨佛老教行,性道之学,足与儒宗微言派表里,而后儒犹复拒之。及宋世,周、邵、程、朱诸儒,始得二宗之奥,以反求于圣人之经,渐明太极先天之说,而性理之学以盛。此亦儒宗微言派之中兴也。惜时当专制,上困于阶级之严,下迫于门户之狭,而徒言无臻实境,仍不得继述孔孟修养之功,无以开后世之教也。

当今在信息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西哲学与思想激烈碰撞的当下,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思想与文化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就必须把其内蕴的心法在彰显出来,以突出其特色及对整个人类的潜在贡献。而许多学者倡导的恢复儒学甚至重写儒学史,亦应在了解儒家心法与根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的返本与开新,从而避免或过于保守、或过于偏激的论调与行为,避免儒学自汉代以来所走过的弯路,从而做到真正地弘扬与传播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为此,笔者不揣谫陋,对作为儒家心法的《大学》、《中庸》及作为儒家密理的《周易》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精神本质,不当之处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一、《周易》的基本架构及其内蕴的“圣人之意”

《周易》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儒家思想中更是被尊为五经之首,大家之原,是五经中被具有哲理性的一部著作。所以,即便是在从经学到子学的学术转换过程中,《周易》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解了《周易》的核心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与《中庸》的根本宗旨与思维理路。因此,在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周易》基本架构及其内蕴的天人合一的理想诉求。

众所周知,《周易》由古经与《易传》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包括六十卦卦爻符号及卦爻辞,而后者则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又称“十翼”)组成。《易传》是对古经的进一步解释。传统认为,《周易》的卦辞是由周文王所作,而爻辞则为周公所作。虽然当代多数学者否定此说,但《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之初则是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传统上认为《易传》孔子所作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而自宋代的欧阳修对此提出质疑以来,《易传》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特别是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出土,更确凿地证实了孔子与《周易》的关系。离开了《易传》,我们就无法理解《周易》古经的微言大义;而离开了古经,《易传》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古经与《易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合一才形成《周易》之完璧。

《周易》与其它经典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套由八卦与六十四卦组成的卦爻符号系统,这就会后人留下了进行无限想象的空间,从而也导致易学内部诸派之间的纷争。其实周易杂卦传英语,《周易》的这套卦爻符号系统排列得很有规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且与卦爻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周易》,首先要了解相关易图的内在含义,而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是《周易》中最重要两幅图。先天八卦图据《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段文字推导而出,图示如下: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的心法、密理并身体力行之,庶几不辜负圣人立教化世之旨。

论儒家的心法与密理——《易》、《庸》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张文智,山东聊城人,现为《周易研究》学刊编辑,《周易研究》(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至部队工作。1999年从部队复员后,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师从刘大钧先生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周易杂卦传英语,任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2003年后开始负责《周易研究》(英文版)的翻译与编辑工作。2005年开始师从刘大钧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易学研究特别是象数易学研究及英文翻译工作。多次赴台湾、新加坡、比利时、法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2007年8月-2008年8月,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为哈佛大学的学者、学生举办系列讲座,讲授《易经》知识,揭示《易经》智慧。2012年4月-2013年3月又赴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国际人文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一年,为该机构的访问学者及博士研究生讲解《周易》中的象数学内容。现已出版《周易集解导读》、《孟、焦、京易学新探》等学术专著4部,译著(《画说〈易经〉》)1部,发表学术论(译)文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现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对外翻译项目——《周易概论》(英文版)的翻译工作。

推荐文章

《杂卦传》 (知识点)孔子从未删这删,反而是有胆量删吗?

《杂卦传》 (知识点)孔子从未删这删,反而是有胆量删吗?

孔子没删,反而是汉初五经博士编辑易经时伪造文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西南科技大学外...

汤天德“杂卦传”以助世人读懂六十四卦

汤天德“杂卦传”以助世人读懂六十四卦

“杂卦传”是孔子十贤之一子夏所著,为“十翼”之一。子夏承孔子之学,尤其在易经的造...

什么是杂卦传 《周易管理学》.ppt 48页

什么是杂卦传 《周易管理学》.ppt 48页

《杂卦传》汉代称《周易》之传为"十翼"。孔子年五十,学《易》,知天命。而《易》则...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