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

2023-10-18 09:07:38  人看过

《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都能知道一些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每个月都不忘记自己所会的东西,这个人就算是好学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就是这种好学、博学之人,他那句颇有责任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这本《日知录》的人估计不多。《日知录》,笔记体的随笔评论集,类似古代的博客、微博,内容丰富,见解清奇,顾炎武在治学的同时,不仅引用典籍中的经典语句,还加以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尤其是其评论,非常的有价值。

《易》为群经之首,《日知录》也以论《易》为开篇之首卷。《易经》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是一本“社科数学”,是古代人以数学的方式形象的描述社会中的事件和规律,因为年时日久,到现在我们很难确切理解其中的具体涵义。虽然,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先人的辞、传,后人注、疏来推敲其背后的大义,以期为今人所用。

三种《易经》《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周易》。

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指的是《周易》,传说在远古时代,除了《周易》以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三者统称为《三易》。不同于《周易》以“乾卦”开头,《连山易》以“艮卦”开头,艮为山,山连山,故名“连山”。《归藏易》以“坤卦”开头,坤为地,万物归落收藏,故名“归藏”。

个人猜测,先天八卦很早就有,然后基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先天八卦,不同的《易经》所解释的内容可能不同。《连山易》以山为尊,《归藏易》以地为尊,反映了远古时候对于畜牧业、种植业的崇拜。后来,随着王权的发展,经过夏、商、周,以天为尊的《周易》才能适应王权独尊的需要,《周易》成为最终存留下来的《易经》。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猜测。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无法考证。如果哪一天从远古出土文物中看到这两个失传的《易经》,将是巨大的发现。

《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

《易》象的三个层次

“道可道,非常道。”易经所传的大道,还是要附着在具体的符号和事物上来表达,虽然字、符没法完全准确的传达道,但是至少能够让人意会出道,意会道则莫非通过举例子来解释,《易经》举的例子就是“象”。这个象可以理解为形象、表象的意思《杂卦传》,就是用来表征和解释道的。结合顾炎武的观点,本人绝对可以将《易经》的象分为三个层次来表达,如下:

如象天而画为乾,象地而画为坤,象雷、风而画为震、巽,象水、火而画为坎、离,象山、泽而画为艮、兑,此皆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者也,不谓之数往者顺乎?

先天八卦只有8个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每一个卦又有三爻,本质而言,这是原始朴素唯物主义的符号化、形象化和数字化表示形式。

在先天八卦的象这一层,能够表达的内容非常少,如果每一爻是一个字母,那么最多只有八个单词一样,无法表达出一个语句,要想再进一步表达丰富的意思,就需要用两个卦的三爻的卦组成一个六爻的卦,这就是现今的六十四卦。

自伏羲画卦,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谓之经。经分上下二篇。孔子作十翼,谓之传。传分十篇:《彖传》上下二篇,《系辞传》上下二篇,《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各一篇。

易卦只有非常简单的描述,拿乾卦来说,这一层的象只有六个阳爻,然后附有卦辞“乾:元,亨,利,贞。”内容过于简单,很难看明白里面的意思。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上演绎了八卦《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写下了《彖辞》,《彖辞》实质上是对卦辞进行了阐释。比如他解释乾卦的彖辞是:

大哉乾元《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周文王阐述了卦辞的意思,其子周公姬旦则编写了《爻辞》,进一步对于每一爻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以上卦象、卦辞、彖辞、爻辞都是《易经》的内容。孔子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内容叫做《易传》,《传》是对《经》的进一步解释。

有一点要须明确的理解:《经》为主,《传》为从,不可颠倒。《卦辞》为第一手资料,《彖辞》《爻辞》是第二手的理解,而孔子的《传》实际上是第三手的理解。其中谁重要,不言而喻。

《易》传中言位者有二义。列贵贱者存乎位,五为君位,二三四为臣位,故皆曰同功而异位。而初上为无位之爻,譬之于人,初为未仕之人《杂卦传》,上则隐沦之士,皆不为臣也。

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是主从卦,底下的为主卦,上方的是从卦,主从卦的确立,使得原本单独的“单词”有了语句的意思。从下到上的六爻有了各自的称号,最底下的为初爻,也就是“一爻”,然后是二、三、四、五爻,最后是上爻,也就是六爻。

按照常规想法,每一爻都是有一定内在含义,二、三、四为臣位,五爻为君位,现今已无君臣的体制,无非分一个主、从属的角度来理解。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初、上两爻则没有位,初爻萌而未发,上爻隐而不现,个人认为:初、上爻是一个过渡的昨从,初爻从上一卦过渡而来的,而上爻则从此卦过渡到下一爻,比如“否极泰来”。

这一点在爻的说法也显示出来了,比如二、三、四、五的说法是九二、六三、九四、六五,数在前,序在后,而初、上则不一样,初六、初九,上九、上六。

今之为科举之学者,大率皆帖括熟烂之言,不能通知大义者也。而《易》、《春秋》尤为缪戾。以彖、传合大象,以大象合爻,以爻合小象,二必臣,五必君,阴卦必云小人,阳卦必云君子,于是此一经者为拾渖之书,而《易》亡矣。

《易》所阐述的是“变化的规律”,不能说得太直白。所使用的的语句非常的抽象,不能具体到某一个事物上,即使具体到某一具体事物上,只能通过意会所言的事物,引申到自己关心的事物上。这个有点像做梦,我们做梦,往往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潜意识将你想的东西,伪装成另外一个东西来表达。《易经》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的语句,都只是象征性的事物,作为玩味的读者,要意会这些事物背后的意思,再将其具体化自己关心的事物上。

《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

然辞本乎象,故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观之者浅,玩之者深矣。

卦象中各个爻的阴阳性、相对位置确定了,对于卦象有了定义,卦辞、彖辞、爻辞中会有一些象的内容。比如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天文地理内容来形象卦的意思,这对于我们理解卦的意思有些阻碍,因为我们不生活在远古时代,生活在现今世界。

不过,事物背后的道都是相通的,可以借由古代的象,深入到背后的意思,再应用到现在的事情上。这个就是顾炎武所言的“玩之者深矣”的意思,这个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应用《周易》最难的地方,也必须要做的一步。

孔子论《易》孔子论《易》,见于《论语》者二章而已: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是则圣人之所以学《易》者,不过庸言、庸行之间,而不在乎图书象数也。今之穿凿图象以自为能者,畔也。

《周易》此书的解析,我们不能执拗于前人的解释,包括是卦辞、彖辞、爻辞、传也要辩证的看,实际上这些卦辞、彖辞、爻辞、传很多带有周文王、周公旦、孔子的个人看法,是其从其个人角度来看待的,有时候不能拘泥于此。我们要跳出其狭义的内容,从更深刻的角度来应用到自己的事例上。

《日知录》第一卷主要是关于《易经》的,但是内容不全是关于《易经》的,中间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比较有意思的摘录了几句:

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虽三王之兵,未有易此者也。

前一句是《孙子》的内容,后一句是顾炎武的总结。“先为不可胜”,倒不是能胜不胜,而是条件不具备,“以待敌之可胜”无而非是等待“彼消此涨”而已。下面画了一张图,标识了这个意思。如果将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描述成正弦曲线,敌人先处于优势时期,我们可以等待其优势消失、我方优势上升时《杂卦传》,对其采取打击行动,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鬼者,归也,张子曰:“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此之谓归。”陈无巳以游魂为变为轮回之说,辨之曰:“长生而不化,则人多,世何以容?长死而不化,则鬼亦多矣。夫灯熄而然,非前灯也。云霓而雨,非前雨也。死复有生,岂前生邪?”

古人认为鬼魂,人的意识,就是气。气如果凝聚为人体,则是人,如果脱离躯体,则是鬼魂。鬼魂可以再附着在躯体上,这是一种回归,所以说鬼就是“归”。陈无巳说:“人如果长生不死,那么世界上就容不下了这么多人了,所以人必须死。如果人死了都不复生,那么世界上鬼也太多了,也容不下这么多鬼,所以鬼必须复生。但是即便再复生,也不是之前的那个人,而是一个新人。”这个“鬼理论”颇有道理^_^!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

《易》是关于变化的规律。这世界上,除了“一切都在变”这一个规律不变,其他的东西都在变。我们生在人世间,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如果一天的日升日降低,如同一年的春夏秋冬,都有着其自身的过程。人要接受这一过程,在其中通理达道,才能活得游刃有余。

附以前的读《易经》的笔记链接: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读《易经》(一)未济卦:选择之道读《易经》(二)乾卦:成功之道读《易经》(三)坤卦:坚贞之道读《易经》(四)大壮卦:强盛之道读《易经》(五)豫卦:中和之道读《易经》(六、七)泰卦、否卦:福祸之道读《易经》(八)谦卦:不争而争之道读《易经》(九)大过卦:过之戒读《易经》(十)蹇卦:困境之路

推荐文章

《杂卦传》 (知识点)孔子从未删这删,反而是有胆量删吗?

《杂卦传》 (知识点)孔子从未删这删,反而是有胆量删吗?

孔子没删,反而是汉初五经博士编辑易经时伪造文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九十五期)《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西南科技大学外...

汤天德“杂卦传”以助世人读懂六十四卦

汤天德“杂卦传”以助世人读懂六十四卦

“杂卦传”是孔子十贤之一子夏所著,为“十翼”之一。子夏承孔子之学,尤其在易经的造...

什么是杂卦传 《周易管理学》.ppt 48页

什么是杂卦传 《周易管理学》.ppt 48页

《杂卦传》汉代称《周易》之传为"十翼"。孔子年五十,学《易》,知天命。而《易》则...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