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2023-04-19 09:09:34  人看过

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程教授一行四人穿过孔庙的第一道门坊,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

文闻好奇地问:“刚才爷爷讲牌坊时说,棂星门也是一种牌坊, 可在孔庙却被作为第一道大门,这是为什么呢?

程教授说:“把棂星门作为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主要是因为棂星具有深刻的寓意。在前面讲牌坊的时候,你爷爷曾经讲过,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镇星,是古代所谓的文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土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文闻和天一一边听着程教授的讲解,一边仔细欣赏着棂星门及其建筑艺术。

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此坊为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下设栅栏门,左右接墙垣,柱头刻云罐及天神。天神穿盔戴甲,怒目握拳,形态各异,十分威武。柱出头用云板。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额枋明间两层,梢间一层。明间下层两端浮雕云鹤,中刻阳文“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所题。

“奶奶,我有个想法,就是关于人们视孔子为文星的缘起是否与神话传说有关?”文闻问道。

程教授说:“也许有一定的关联,因为人们常把孔子喻作掌管文化的天神,在棂星门的柱头上雕刻天神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北斗星君有七种性情,其中文曲星属于雅性,主文运,主科甲功名。也就是说,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民间传说因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可见在人们心目中文曲星为福星,它象征文艺方面的才能。我国民间传说比干为文曲星。他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封王的叔叔,官少师。从政四十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是殷商王室的重臣,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时,比干被封为文曲星。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名臣,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逝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因此又称其为包孝肃,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魁星转世。”

穿过棂星门,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了太和元气坊。

“奶奶,太和元气坊名字的寓意是什么?”文闻问。

程教授说:“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周易序卦传英文,整体为石质结构,造型与金声玉振坊相同,‘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的山东巡抚曾铣手书。你们看太和元气坊位于孔庙第一进院落中,在院东西还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三间四柱,上面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的石雕兽有十六个,居中的八条‘天龙’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八头‘神狮’怒目扭颈,形象怪异,线条粗犷。‘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是生民未有的圣人,其德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其道泽被万世,古今不二。‘太和’取自《易·乾》中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后人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为:乃能保家合会大利之道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乃能利贞万物。这里的‘大和’即太和,主要指阴阳会合、冲和的元气。元气,本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宋程颢以此喻孔子思想,明英宗朱祁镇又以‘太和元气’赞孔子,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精华、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孕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文教授接着说道:“用《周易》中的词来盛赞孔子再好不过了。相传孔子童年时就跟着母亲颜徵在、外祖父颜襄学习《周易》。孔子晚年的时候,最爱读的书也是《周易》。《周易》又称《易经》,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部分文字组成。《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文字简略,但隐晦难懂。解释《周易》经文的《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字皆为孔子所作,被先儒尊称为‘十翼’。”

程教授说:“文闻,你一定知道因孔子读《易》而流传下来的韦编三绝的故事吧。”

文闻说:“只是听说过,具体内容不清楚,您给我们讲讲吧!”

程教授说道:“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依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孔子与《周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到了晚年,孔子特别喜欢《周易》。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有‘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周易序卦传英文,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的记载。《论语·述而》中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周易》的重视。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经文和《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传文。帛书传文《要》篇中清楚地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意思是说年老之时的孔子对《周易》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周易》这部书都不曾离开他的身边,他随时都要阅读。”

程教授继续讲道:“韦编三绝是直接与孔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则好学的典故。在孔子的时代,纸还没有发明出来,大多数书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叫作竹简。一根竹简上写的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所以一部数万字的书从头到尾写下来,需要用大量的竹简。人们将竹简用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以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绳编连的叫‘丝编’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孔子长年累月、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阅读《周易》,导致编连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了再换新的,如此反复了多次。由此可见孔子读《易》之用功。孔子自儿时开始学《易》,一生学《易》,但终未穷究其理。他总觉得《易》的道理大奥妙周易序卦传英文,内容大艰深,思想太驳杂,语言太晦涩。他觉得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对《易》进行加工整理、进行诠释,以便正确地传于后世。孔子极力摆脱巫术的束缚,把《易》看成一本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书。他认为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趋吉避凶、决定行止。所以,孔子力求使《易》成为培养人、完美人、修已达人的义理之书。为了穷究《易》理,为了寻求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孔子整日闷在书房里翻阅有关《易》的各种资料。”

“奶奶,听您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商瞿卜易的故事。”文闻说。

“姐姐,那你就赶紧讲讲吧。”天一催促道。

文闻说:“根据传说,在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中,商瞿是对《易》最有研究的一个。他跟随孔子专门学《易》,孔子也用《易》理来教他,因而他对《易》理领悟得很深,占卜灵验如神。有一次商瞿与同学们出游,临行的时候说今日出游必遇暴雨,请诸位携带雨具,以防挨淋。他说这话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无一丝雨意,但同学们因敬佩他,所以都带上了雨具。午时以后,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霹雳声犹如集合的号令,那乌云似千军万马般向一处聚拢,顷刻间大雨倾盆。商瞿与同学们因事先有准备,才避免了做‘落汤鸡’。大家问商瞿:‘大晴的天,你怎么就知道要下雨呢?’商瞿回答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思是我昨夜见月宿于毕,故知今日定然有雨。还有一次,有人丢失了一只鸡,去请商瞿占卜。商瞿先问明丢鸡的时间及周围的环境,然后想了想说可径至东邻的废马厩去寻。丢鸡人来到东邻家的废马厩,细细一找,发现马槽底下盘伏着一条大蛇。见有人走来,蛇蜿蜒着游进屋角的草堆里去了,腹部看起来鼓鼓囊囊的。很显然,鸡是被蛇偷吃的。”

【作者简介】

陈晓霞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8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孔庙设棂如同尊天,是把教育家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

推荐文章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