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

2023-07-05 17:05:41  人看过

《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设定为《易传》中的教育思想。《周易》分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传》是昀早解释《易经》的文集它由七种十篇组成《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由于《易传》中历史、哲学、文化、教育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学术界对其中的教育思想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序卦传翻译。但是我们拨开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它其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生物学起源说”、“心理学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不同传》中反映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起源观从人类的需要和发展入手认为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自然的需要和人类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与西方的观点相比更具合理性。先秦各家中对人格的教育都予以了强调在《易传》中“君子”与“圣人”也多次出现反映了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除此之外《易传》还围绕如何达到理想人格提出了“由君入圣”的实现途径。《易传》还提出了“睽”与“感”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教育过程方法论。在“中”的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出了诸多有借鉴意义的自我教育方法和施教方法序卦传翻译。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体系是《易传》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

《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

它提出了父子、兄弟、夫妻等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要求和职责并从“物生必蒙”、“蒙以养正”的角度提出了儿童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无论是从《易传》教育思想的表述方式还是其内容与差不多同时代的《学记》、《大学》、《中庸》、《乐记》等相比较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易传》《大学》、《中庸》和《乐记》等一批战国后期儒家著作从各个侧面对先秦教育思想作了概括为其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且久远的影响。关键词《易传》教育思想教育起源教育方法目录绪论三、研究方法10四、研究思路11第一章《易传》概况12一、《易经》与《易传》12二、关于《易传》13第二章《易传》反映的传统教育起源观15一、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自然的需要15二、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的需要17第三章君子与圣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0一、《易传》中的“君子”形象与实现途径20二、《易传》中的“圣人”形象与实现途径25三、《易传》与《论语》教育目标观的比较29第四章教育过程与方法33教育过程的方法论33教育原则35三、《易传》中的教育方法37第五章家庭教育观46一、家庭伦理教育观46二、蒙养观52结语55参考文献59后记65绪论一、选题缘起《易传》又称《易大传》乃《易经》昀古的注解序卦传翻译

《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

它由七种十篇组成《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易传》与《周易古经》合称《周易》。当我们翻开《易传》细细品读总会被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所吸引。如“蒙以养正”的蒙养观“生生之谓易”的社会教化观以及其中丰富的“君子”观和“圣人”观。《易经》中“君子”一词出现了二十次并未出现“圣人”的字眼。到了《易传》成书的时代“君子”和“圣人”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提倡大量出现。其中“君子”一词在《易传》中出现了百余次“圣人”一词则出现了三十七次仅《系辞》中就出现了二十四次《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易传》中 对“君子”和“圣人”的强调绝非偶然 反映了在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后 士人人格精神的觉醒。此外 《易传》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反身修 德”与“见善则迁”中对于个体自修与榜样学习的强调 “恐惧修身”与“非礼 弗履”中对于慎独内省和符合礼仪的强调以及“地中生木 小以高大。”《象传上》 对于积习的重视等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不 仅如此 《易传》中对于远古人民生活的描写 对我们了解教育的起源也大有裨 《易传》附着于《周易古经》上是解说和发挥《周易古经》的文集。

由于 《易传》的成书年代大约起于战国晚期 但其具体时间与作者一样众说纷纭 之《易传》中包含着历史、哲学、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交织在一起 显得有些错综复杂。所以相对于《周易古经》而言 《易传》中的教育思想显得 零散而不易把握。种种原因使得学者对于《易传》的教育思想没有予以足够的重 专门针对《易传》教育思想的研究更是少见。专著基本没有目前著作与期 刊中对于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系统。笔者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 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每每读及《易传》总觉受益匪浅《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源于自身的兴趣和相关研 究的不足 笔者希望能够对《易传》中的教育思想作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 以期 能够从教育方面来解读和还原《易传》 呈现其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易传》和《易经》一起合称《周易》 《周易》作为六经之一在古代便是士 人的教材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性经典著作。它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 这些思想融 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的一 部分。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 以期在物质 文明发展的背后找到强大的精神支撑。电视传媒的加入 使得“国学热”浪潮一 浪高过一浪。

《周易》与《易传》辩证统一教育过程方法论

然而 在“走红”的背后 是经典解读的良莠不齐。因此 对经典 进行客观的研究来还原传统文化本身十分的重要 有利于今天的我们更好地理解 其文化教育的价值。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解读 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也是 对于民众的负责。 二、研究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收集 共找到《易传》的教育思想及相关探讨的论 80篇。有些论文并不是以教育之名立论 但其探讨的问题中包含有教育的内 容并且对于理解《易传》中的教育思想有启发作用 笔者也将其纳入综述之中。 但暂未见到单独论述《易传》教育思想的专著。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的论题如下 有关《易传》中教育思想的学派归属问题的研究关于《易传》的学派归属问题 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帛书《易传》 出土后 学界对此的讨论更加的激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儒家说、 儒道一体说。这也对《易传》的教育思想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影响。罗新慧在《论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易传〉的关系》中认为《易传》一些主要思想特征 亦是近 于孔、曾而远于《老子》的。他认为《易传》中的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必 然结果 而儒家思想又通过《易传》而得以进一步的发展。颜炳罡

推荐文章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