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系辞:《周易》是道德教训之书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2024-03-04 15:09:57 人看过
风水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shì]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傅佩荣讲易经系辞传,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易与圣人之道
我们看这一章的开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是提出了一个结论,说易道、易学它能够跟圣人之道合拍的有四点。哪四点呢?就是“以言者尚其辞”傅佩荣讲易经系辞传,说话的人要推崇易道里面的辞——就是所谓的卦辞、象辞、彖辞、爻辞这些;“以动者尚其变”,那么你要做事情、要行动,要注重易道的变化规律;“以制器者尚其象”,制器者就是工匠嘛,这些做各种器皿的工匠,也是通过易象来得到启发;“以卜筮者尚其占”,就是打卦占筮的人,就要注意易学中关于占卜的这些方法。然而本光法师对这一段是有褒有贬的,他认为这一段中间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部分。下面我们仔细来分析。
言者,当然就是指说话的人,一般我们说话,发表演说、与人辩论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权威的理论、权威的观点作为自己的支撑。在佛教里面,这个就叫做圣言量。我们说话立论的标准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以圣人的言句、以祖师大德的言句作为标准。符合这些言句教导的就是对的,不符合这些言句教导的就有问题。
我们看《系辞》里面也是如此,动不动就是“子曰”如何如何的。过去在文革时期也是,动不动就要背语录,毛主席说如何如何,吃个饭都要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当很郑重地跟同学说一件事情,就要捏个拳头举起来说:“敢向毛主席保证,听我说的准没错!”那时候那么小一点,就知道要拉一个权威来做自己言语的一种支撑。这就是“以言者尚其辞”。其实,现在写学术论文也是如此啊,你引用的所有证据论据,都要在后面清清楚楚地列出其出处来。引用他人的文句必须是要有出处的,而且引文的出处还必须很权威、很正式,这才好使加分,不能在街上随便听见一个卖豆腐的人说什么东西,就当作引文,那你的论文就及不了格。“以言者尚其辞”就是这种感觉。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当然最大的权威,那是非《易经》莫属了。因为它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存在的。所以在说客众多或者纵横家驰骋的古代,你要周游列国去说服王侯君主们,如果你不把《易经》里面的言辞背得滚瓜烂熟,可能人家就觉得你不怎么样,上不了台面,所以是“以言者尚其辞”。
当然作为真正的学易之人,“尚其辞”就比较肤浅了。实际上,《易经》里面还有不尚其辞的东西,比如我们后面要学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这个东西就是易道的不言之教。我们不仅要“尚其辞”,而且还要体会到言辞背后,它无言的地方,要体会这种不言之教,要从易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不言之教中,得到感应,方堪为一个学易者。为此“感而遂通天下”,要感,要用我们的内心去感受,然后能够通达天下一切的圣贤事业。
“以动者尚其变”,这一句对学易之人来说就非常重要,而且入情入理。一个学易之人,最重要的是要体会易道的变化。《易经》六十四卦,从乾坤二卦,一直到既济未济卦,它整个就是易象变化的大规律,这个大规律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在世、行为处世的基本规则。“动者尚其变”,我们一再说,学易要学活,要灵活变通,不能够学死,我们打卦也好做事也好,这些思路和方法都要反复去体会,学活学通。而且易卦本身,它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变化,它跟我们人事当中错综复杂的变化也是非常合拍的。所以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是久而生弊,生弊之后它又要穷,又要变,又要通。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以制器者尚其象”,这一句比较有局限性,不是很确切。“制器者”对于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来说,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比如说制陶罐的,制锅碗瓢盆这些日常器皿的人,作为一个“制器”的工匠,他在社会生活当中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制器者尚其象”,不仅个人生活如此,作为国家来说,国之重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钟、鼎这些东西的制作,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古代的各行各业都把自己的祖师爷往高推,推到上古圣人那里去。教人们种地稼穑的,就要推到古代的神农氏那里,要设先农坛祭祀;木匠也要把他的手艺推到鲁班爷爷那里,最后也要被供起来,当成神来祭拜。这都是古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大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手艺,要找到最神圣的来源。
但是,易象本身虽然有一部分是具体的物象,但是更大的部分,是让我们从易象的指示当中,去明了社会人事当中的这种吉凶悔吝,去认识事物当中的祸、福、无咎等等的结果,从而帮助我们在行动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方山易看来,“以制器者尚其象”,也有一点附会之嫌,没有对易象的本质有所体现。
下一句“以卜筮者尚其占”,这是合情合理的。卜筮者嘛,对于过去打卦算命行业的人来说,《易经》当然就是他们首推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最推崇的也是《易经》。当然,他们未必对易道、易理有真切的体会,一般也就是注重其卜筮功能。现在我们看,随便在哪个旅游景区也好,一条仿古街道里也好,好象都有打卦算命的人在里面坐堂。这些人把《易经》八卦的标志或者太极图往门上一挂,就说明他的卦很正宗。这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的感觉。
卖卜算命的一代高士
《易经》这本书,它之所以能够比较完好、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把它像其它的诸子百家的书一样被毁掉,也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它纯粹是人们日常占筮用的工具书,跟异端邪说、反动思想没有关系,所以放了它一马。它作为占筮之书,可以说是过去占卜行业的基本工具书。虽然过去占卜算卦的行业地位不高,居于社会下九流,一年也挣不了好多钱,但是呢,它毕竟也是一个认认真真的行业,人们有大事情拿不定主意,就都要去问上一卦。事情的结果是否准确暂且不管,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占卜之后能够安一下心风水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不管好坏,有个结果总比一直悬在心里好过一点。
不过,现在好象世道变了,很多风水大师、预测大师风起云涌,都成了很光鲜很体面的人物。我有一个写诗的朋友,十几年前我们几个写诗的常到阆中碰头,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在钻研《易经》了。后来很久不往来,也没看他写诗了。结果前两天,在宽巷子遇见一个朋友说起他来,哎哟!他了不得,现在是大师了!易学大师哦!现在各大网站都争相邀请他当驻站预测师,包括新浪、搜狐这些大网站都重金邀请他,而且是明码实价,价位非常之高,后面还跟了一大群粉丝。看来时代真是变化了。
“动者尚其变”,过去打卦算命这个行业属于下九流,属于浪迹江湖的人士,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被请到各大网站来坐堂预测。我们这个时代变化确实太快了风水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还是让人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当然,这个变化跟这个时代节奏太快、选择太多,而且人们缺乏信仰、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很有关系。
实际上在古代,打卦卖卜的这个行业里面,也有一些真正的高人。像我们成都的严君平就非常了不起,现在成都的君平街就是因为严君平而得名的。严君平一生就是以卖卜为生,给人家打卦算命,指点迷津。当然,他就不像我这个写诗的哥们儿给人算命,价格高得吓人。严君平一天就固定打那么几个卦,算那么几个人,只要一天的稀饭钱挣够了,他就立马收摊回去。回去做什么呢?回去教一帮娃娃念书,教他们念六经道德,教他们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东西。每天如此,大家都不知道四川成都有这么一个隐君子。后来他教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出了大名了,就是扬雄,《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就是说他。扬雄是汉代的一代大儒啊!非常出名,对易学的研究也非常之高深。他写了很多文章,比如他仿《论语》而著的《法言》,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绕不开的经典;他仿《易经》而写成的《太玄》,更是自成一套体系,成为历代易学研究中谜一样的天书。就是因为扬雄特别推崇他的老师严君平,所以人们才知道,原来在成都的街巷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个人物,还有这样一个以卖卜算命为业的隐士高人。
严君平算卦有一个特点,他是把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的这一套东西揉到一起,拿来给人家解卦。一个卦出来了,他看来问卦的人心性有点不好,就说你知道这个卦为什么不好啊?就是因为你以前做了坏事,报应来了。你以后改好,多做些善事就没问题了;当官的来算卦,他就说你晓得现在遇到危险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你以前贪腐太厉害了,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以后你要爱民如子,这样子你的运气就会转好的。诸如此类。严君平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是行菩萨道,对整个社会风气、对人心的净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窥测天机的因果
刚才说到“以卜筮者尚其占”,刘大姐就问为什么过去会认为卜筮、算命、打卦是下九流的行业?确实是客观上有很多原因。你看那些江湖上摆摊算命打卦的人,看上去一般都不那么稳重,总有点贼眉鼠眼的感觉,要不就是瞎子啊、聋子啊,或者是缺胳膊少腿的。这并不是说干这个行业必须是残疾人。不过,其中的某些现象不得不注意一下。
以前书院有一位朋友,是一位风水大师,在座的有些人可能也见过,当时书院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也请他参详了一下。他就是身有残疾,但是在看风水方面确实是很厉害,往往能够一语中的。记得当时有一位朋友想跟他学,人家就对她说,你要去学可以啊,但学了后会给身体带来残疾哦,你有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这位朋友是个美女,一听吓坏了,打消了这个念头。确实也很怪,据这位风水大师自己讲的,他在看风水的能力上有几次特别大的提高,都和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有关。身体出毛病了,眼睛不好使了,但紧跟着在看风水方面的功力就大长,你说怪不怪?
这种事情你说它怪吧,好像也没啥;但是你说它不怪,好像又确实是有点玄。不过对学佛的朋友来说,道理就比较简单了,天下事不出“因果”两个字。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情,我们设身处地想想,我们处在某一个位置,或者说做某一件事情,其成与不成,好与不好,其中很多都是有因果的。如果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是通过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是通过自己的改过迁善来改变自身的因果,那么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是其他人介入来改变这个因果,正所谓有因就有果,这个因果没落在这边就会落在那边。谁来改变它,谁就要承担这个因果,所以这中间的确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这就是过去卜筮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学易也要看到这点,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严君平先生,他身为一代大师,对这些当然看得很清楚。他活了七八十岁,在当时也是高寿哦。人家每天把稀饭钱挣够就收摊,回家后认真讲的还是圣人之道、圣人之学,就是给人解卦,也用的是儒家圣人的一套道理来解。这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对占卜之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这些数术研究得很深,但是一定要明白因果!遇事的时候,别人来问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答?这是需要很高深的技巧,需要很高深的修炼。
严君平先生可以说是卜筮行业中的正面例子,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反面例子。有些人不得善终,甚至有些大师,比如以前我给大家提到过的汉代的京房,写了一部《京氏易传》傅佩荣讲易经系辞传,那么厉害的易学大师,结果被砍了头,不得善终。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命运如山谷之回响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君子,有志向的人,高尚的人。将有为也,就是要有所作为。这里的君子是就内德而言,并非是只有处在某一高位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而普通人就没有作为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作为,居高位的人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虽然作为不同,但发心是一样的,就像《大学》里面讲的那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之行为,都是从正心诚意做起,在这点上,大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君子将有为也”。
“将有行也。”行,在这里指的是礼乐践行。在《易经》中有很多关于“行”的爻辞,比如“涉大川”、“有攸往”,还有所谓的“利见大人”,等等,这些都是“将有行”,都是将有具体的行为。那么,对于我们人生当中具体的、正二八经的行为,正二八经的事情,尤其是我们遇到了人生中的大事,往往都会有所预兆,当然这就该像《系辞》这里说的那样,要“问焉而以言”,就应该问焉而后行,三思而后定,一定要认真思考,千万不能马虎。
刚才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聊刚刚出了车祸的那位师兄,确实之前也有很多预兆,但他自己呢,因为一忙就没有太在意,就马虎过去了,没有对此认真推敲。在这一点上,大家还是应该警惕起来,尤其是遇到重要事情,在人生的大关头,一定要认真思索。“问焉而以言”并不是非要让你去问某个高人才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高人啊?谁是高人啊?那是说不清楚的。但是你可以问自己,问自己在这个事情上行不行得正?坐不坐得直?要从因果上面去考虑当为不当为,要从仁义礼智信的角度去考虑该不该做。这样扪心自问,好多事情就能够问清楚、想清楚。当然如果有能力的话,也可以为此占上一卦,看看做事的时机如何?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诚心地问卦,这个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真正学通了前面所讲的这些易理,尤其是通过卦象明白了社会人事的变化规律,那么不管你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心安理得;做起事情也就能像下面说的那样,“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这样的话,你接受自己的命运就如同山谷里面的回响一样。这里的“向”通“响”,我在山里大吼一声,整个山谷就传来回响,自己大吼的声音和山谷里面回响的声音是一样的。我们接受命运,明白命运,清楚自己的命运,就像山谷里面的回声一样,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其受命也如向”。只要是真正明白了易道之人,那么你面对任何事情,无论是眼前之事,还是远大的目标,又或是未来之事,或者是很微妙、很深奥的事情,总之你都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并且能预见到将来的情况。这样在自己的行为上,就能做出最恰当、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说“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如果不是真正堪称天下之至精的话,谁能够达到这种地步呢?这是对易道的精湛、精微的推崇,是非常高的赞颂。
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