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2023-05-17 15:10:41  人看过

(李向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同群者孚,异群者应

我们再看下一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其实,这里面又包含了另一个判断的原则。大家一定要把下面这句话记住,就是“同群者孚,异群者应”。这个“孚”,有信服、诚服的意思在里面,“应”就是呼应的意思。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用我们日常的经验来体会的话,也很简单。这个世界上物种各有各的类,人也要分不同的群体、种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都从属于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地域划分,这就是“方以类聚”的感觉。但放在易卦上,我们又怎么来体会这个“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呢?

易经》中的刚阳、阴柔各是一群,性质不一样,所以要以群分。以既济卦来看,为什么叫既济呢?是因为它各爻之间互相都有周济,这就是“刚柔相济”这个成语的由来。我们从上下卦、内外卦,或者从前后卦的角度来看,其刚柔各爻都应该是相互有呼应才好。我们撇开乾卦不谈,因为它六爻纯阳,是首出庶物,乾为天,天是什么概念?根本什么都没有,无边无际,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是本体的感觉。而在既济卦中,上下卦之间,上为水下为火,下卦的第一爻和上卦的第一爻,一阳一阴是相互呼应、相互周济的;下卦的二爻和上卦的二爻,是一阴一阳,也是相互呼应周济的;同样下卦的三爻与上卦的三爻也是这样的效果。比如说我们要做某件事情,要做成一笔生意,下卦也可以说是内卦,是说明我们这个团体的内部环境,上卦可以说是外部环境。如果内、外环境都能相互呼应、协调,这件事情就肯定做得成。所以,上下卦之间是要相互呼应的,这就叫做“异群者应”。如果下卦是阳爻,上卦也是阳爻,就对抗起来了,就不相应了。爻位上的相应,是指一四、二五、三六之间的呼应。如果相应的爻位上都是阳爻,或者都是阴爻,那就谈不上呼应了。

我们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唐代的和亲政策,都知道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唐朝中央政府为了和吐蕃搞好关系,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西藏去,使汉藏民族之间,保持了相当亲密的关系易经系辞传讲的什么,对汉藏民族的和睦共处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我们想一想,如果吐蕃当时是个女藏王,那唐朝就不可能把文成公主嫁过去,可能就要派一个帅哥过去了。所以,要“异群者应”才行,不然就要顶牛犯冲。在现代社会的群体当中也是如此易经系辞传讲的什么,不同的社会组织(李向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职能不同,性质不同,互相间要有呼有应才行。异群者要相应,那就是吉祥的;如果不相应,就会各行其是,容易抵触,那就不吉祥了。

那么,“同群者孚”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同一个群体的内部,要相互诚信,相互理解,乾坤二卦就是最好的代表。因为乾为天,包容一切、涵盖一切,所以天地万物都在乾卦里,都是同群。乾卦六爻皆为纯阳,所以整个乾卦都是相协调的。坤卦同样如此,也是“同群者孚”。所以,乾坤二卦是所有易卦中最重要的卦象。《易经》六十四卦,没有最好的卦,也没有最差的卦。有种说法是六十四卦中谦卦最好,如果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有谦卑处下的精神,就会吉无不利。但是,这毕竟是后天的东西,和乾坤二卦还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基本上说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就是这么一个感觉。从前面的“天尊地卑”到这里的“方以类聚”,都说的是“乾坤定矣”之后,我们怎样通过刚柔阴阳的变化(李向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来体会和判断易卦中所蕴含的吉凶变化规律。

把自己放到天地万象中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到了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小结。上面说的这一切原则,在天上就显现成为天象,我们晚上往天空一看,天象就是日月星辰;在地上就显现成为地形,就是地上的山川草木。象和形,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象形、形象都说得通。这里有点微小的差别,就是象的距离可以比较远,所以说观象,一般是远观,是不可触摸的,天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形,就是伸手可触、可摸,可以抵达的东西。象比形的感觉更虚一点,模糊一点,不是很具体;形呢,方形圆形,总之是有具体的形状。当然现在不一样了,神六、神七也上天了,太阳虽然摸不到,但月亮总算是可以摸得到的。但是,这些天象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摸到的,只有那么几个宇航员才能摸到,所以天象日月星辰,基本上还是不可触摸的。

所以,《易经》的精神,就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精神,没有那些玄之又玄、神神怪怪的东西。

佛教经常说佛性,佛性是什么东西呢?佛性就是“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闻香,在口知味,在手执捉,在足运奔”。眼睛有看的功能,耳朵有听的功能,手是用来抓握东西的易经系辞传讲的什么,脚是用来走走跑跑的,这些自自然然的就是佛性的体现,一切现成,都是明摆着的。易道的变化也是同样现成,同样简单明了。过去有人问善会禅师:“如何是夹山境?”就是说,什么才是祖师禅的境界呢?善会禅师说:“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很清楚啊!猿猴抱着自己的孩子跑到树林中去了,一只小鸟衔着一朵花飞到岩石下边来了。这就是一切现成!佛法的精神和易道的精神是一味一体的,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大道本体的力量,都是通过这些自然变化显现出来的。

乾坤定,一切才搞得一定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坤作为《易经》首出的二卦,表明了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厚,一切万物都在天地之间成住坏灭、生老病死。“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讲的就是乾坤二卦以及《易经》的易卦、六爻在位置上的差别,有高下主从之分。通过对“位”的体会,就要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在人事关系中知位、守位,不越位、不错位。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对这句我们讲得最多,实际就是易道的动静变化自有其恒常的规律性。认识易卦变化的吉凶祸福,要从刚柔阴阳二气在易卦中所处的位置和相互间的作用上来判断。这就涉及到我们刚才讲的一系列“得中”、“得位”、“乘承”这些基本原则。“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同群者孚,异群者应”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同群之间相互诚信,在异群之间要相互呼应,这样才会吉祥顺利。我们把这个“孚应”的原则和上面“得中”、“得位”、“乘承”的原则结合起来,就可以对一个易卦以及它的爻位进行综合判断。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一个总结,说明乾坤二卦乃至于整个《易经》的群卦,并非是古人关在屋子里凭空臆想、主观发明创造出来的。易道在天地间是现现成成、清晰明了的。古代圣人用一种最简单、最朴素,同时又是最深邃、最完备的象数之理,来描述天地、天道的自然运化,同时将这种变化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社会人事之中和人的精神内在变化之中。正因为易道的精神来自于天地变化的根本规律,所以它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让我们在天地之间、社会人生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从“天尊地卑”一直讲到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我们说,易道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定乾坤。只要乾坤定了,一切都好办。

区分了天地,定了乾坤,后面才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这些。天地乾坤产生变化以后,吉凶祸福也就有了一系列的判断标准和原则,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判断的标准,就是得中、得位、乘承和孚应。这些所有的变化,都不是我们主观臆测出来的,不是上古圣人坐在家里没事做,编了一些框框来耍。我们看到天上的日月星辰,的确是这样变化的;在大地上看到春夏秋冬、看到一年四季随着时间流淌,万物也都发生相应的变化,都是自然形成的。只不过,我们上古的圣人是从这些现象中总结出了易道的规律而已。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中道

推荐文章

(每日一题)系辞:《周易》是道德教训之书

(每日一题)系辞:《周易》是道德教训之书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刘力红老师推荐语:“很想跟大家推荐此文!”

刘力红老师推荐语:“很想跟大家推荐此文!”

陈一弘:《易经》到底是讲什么的?整部《易经》的原文就讲了八个字:“吉凶悔吝”和“...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译文:圣人设卦观其象征,撰写卦爻辞以晓明吉凶,阳爻、阴爻推演互动而产生变化。系辞...

孔子易经系辞传 否极泰来,汉语成语,拼音是pǐi

孔子易经系辞传 否极泰来,汉语成语,拼音是pǐi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李学勤也...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