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河北省)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
国务院第二批公布八卦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国务院任命任文柱为...
2024-04-26 09:09:35 人看过
相关项目
1、八卦掌(北京市)八卦掌(河北省)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编号:Ⅵ-25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3)保护单位: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2、八卦掌(河北省)刘炳升八卦掌,编号:Ⅵ-25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3)保护单位:文安县文柱武校
3、八卦掌(河北省),编号:Ⅵ-25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固安县
(3)保护单位:固安县文化馆
基础知识
八卦掌为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所创,主要传人有:尹福、程廷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圃、樊志勇、刘德宽、宋永祥等。八卦掌是中国流传很广的传统拳术,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是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术手段。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国务院第二批公布八卦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国务院任命任文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流派
石派,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宫派、李派、孟派等。
起源
据考证为清代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约1797~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教练,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
历史情况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董海川生于清朝嘉庆三年(1797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原名继德,后改为海川,河北省廊坊市文安朱家坞人。
董海川自幼好武,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习了多种拳术,取其精华,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术套路练法——八卦掌。董老先师因为乡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潜逃至京都肃王府为太监听差。匿迹消声,不露锋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为技击家。当时有肃王府护院总管,自荐演武献技于演武庭前。肃王大悦。来宾及府中多人围观,人潮水泄不通。此时肃王唤董公献茶,由于观众拥挤,董公难以进入。他于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送茶至肃王面前,为客献茶。肃王大惊,问道:“你也精通武艺?”答曰:“略知一二”。肃王下令叫董老先师当场表演。
先师从容献艺,只见他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身体左旋右转,时高时低,身起时高一丈,身落时如鹞子钻林刘炳升八卦掌,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观众见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正在此时,先师提气腾空,跃起数尺之高,旋转而下,落地无声。王爷大惊,问道:“此术何名”当时董老先师寻思,此掌乃自己所创,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为“八卦掌”。从此八卦掌开始见露头角。
后来他又根据八卦学说加以整理补充,使之日臻完善,这是后话。当时,肃王又命董公与总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两个回合,董公一掌将对手打翻在地,对手含羞而走。后来肃王命董老先师为肃王府护院总管。
从此,董老先师名声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董老先师去世后,尹福,程廷华二人对八卦掌加以发扬光大,承先启后。遂在清末慈禧年间盛于民间。
武功介绍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其实,八卦掌与八卦并无什么内在联系。
2013年流行的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或“龙形八卦掌”刘炳升八卦掌,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传。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传统八卦掌经许多名师的不断研究,以八卦为理论基础,一圈八步八个掌势,以单换掌为基本掌势,套路非常灵活,并不固定,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2013年以后许多演练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这个传统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有独特的功效。
八卦掌另有对练和散手,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盘刀”,长1.4米,重2公斤,其长度和重量都超过一般的单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
子午鸳鸯钺(日月乾坤剑)、八卦刀、八卦棍、八卦枪、春秋刀、战身枪、连环剑、连环纯阳剑、连环蟠龙棍、五行棒、昆仑铲等。
基本内容
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很少传世,八卦系统所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还有鸳鸯钺、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短小的双器械,这在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八卦掌有利于训练人的柔韧、速度、耐力,对下肢力量的培养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卦掌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特点
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八卦掌(河北省)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的动作要求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威猛如虎”;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为修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