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2024-01-05 09:04:32  人看过

(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原文】《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今注】升:卦名。帛《易》作“登”,有上升,登高之意。

【今译】升:开始即亨通。宜见有权势的人,不要忧虑,往南出征则吉。

(《升卦》象征上升:亨通,宜于出现权高位尊的大人物,用不着忧虑,向南方

出征会带来吉祥。)

周易正义

46巽下坤上。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

[注]巽顺可以升,阳爻不当尊位,无严刚之正,则未免於忧,故用见大人,乃“勿恤”也。

[疏]正义曰“升,元亨”者,“升”,卦名也。升者,登上之义,升而得大通,故曰“升,元亨”也。“用见大人,勿恤”者,升者,登也。阳爻不当尊位,无刚严之正,则未免於忧,故用见大德之人,然后乃得无忧恤,故曰“用见大人,勿恤”。

南征吉。

[注]以柔之南,则丽乎大明也。

[疏]正义曰:非直须见大德之人,复宜適明阳之地。若以阴之阴,弥足其闇也。南是明阳之方,故云“南征吉”也。

【集解】升:○郑玄曰: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长而上,犹圣人在诸侯之中,明德日益高大也,故谓之“升”。升,进益之象矣。

元亨。○虞翻曰:临初之三,又有临象;刚中而应,故“元亨”也。

用见大人,勿恤。○虞翻曰:谓二当之五,为大人,离为见,坎为恤,二之五得正,故“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

南征吉。○虞翻曰:离,南方卦,二之五成离,故“南征吉,志行也”。

【朱熹注】巽下,坤上。

升:元亨易经升卦原文,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升,进而上也。卦自《解》来,柔上居四,内巽外顺,九二刚中而五应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进也。

【原文】《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今注】此释《升》卦卦名及卦辞之义。柔以时升:《升》与《萃》卦画相倒置。《萃》时坤在下,坤升上为《升》,坤为柔,故“柔以时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杂卦》:“萃聚而升不来也。”即是此意。○巽而顺:《升》卦下巽上坤,坤为顺。刚中而应:《升》九二居中而应六五。○恤:忧虑。○有庆:九二居中(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故“有庆”。○志行:二五上下应之,故“志行”。

【今译】《彖传》说:阴柔因时而升,巽逊而顺从,九二阳刚居中而应六五,所以得大亨通。“宜于见有权势的人,不要忧虑”,有吉庆。“向南出征则吉”,其志得以推行。

【周易正义】《彖》曰:柔以时升。

[注]柔以其时,乃得升也。

[疏]正义曰:“升”之为义,自下升高,故就六五居尊,以释名“升”之意。六五以阴柔乏质,起升贵位,若不得时,则不能升耳,故曰“柔以时升”也。

(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注]纯柔则不能自升,刚亢则物不从。既以时升,又“巽而顺,刚中而应”,以此而升,故得“大亨”。

[疏]正义曰:此就二体及九二之爻,释“元亨”之德也。“纯柔则不能自升,刚亢则物所不从”。卦体既巽且顺,爻又刚中而应於五,有此众德,故得“元亨”。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注]巽顺以升,至于大明,“志行”之谓也。

[疏]正义曰:“用见大人,勿恤有庆”者,以大通之德,“用见大人”,不忧否塞,必致庆善,故曰“有庆也”。“南征吉,志行”者,之於闇昧,则非其本志。今以柔顺而升大明,其志得行也。

【子夏注】柔,卑道也。巽,木道也。其道升而大也。见可而升得,其时也。内体巽而外顺于物,刚中而上应之,是以亨也。合大人之徳,用见之,而勿恤有庆者也。南征吉,出诸幽而升于明也。志获于此矣。

【集解】《彖》曰:柔以时升,○虞翻曰:柔谓五,坤也。升谓二。坤邑无君二当升五虚,震兑为春秋;二升,坎离为冬夏。四时象正,故“柔以时升”也。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荀爽曰:谓二以刚居中,而来应五,故能“大亨”。上居尊位也。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荀爽曰:大人,天子,谓升居五。见为大人,群阴有主,无所复忧,而有庆也。

南征吉,志行也。○虞翻曰:二之五,坎为志。震为行。

【朱熹注】《彖》曰:柔以时升,○以卦变释卦名。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以卦德、卦体释卦辞。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原文】《象》曰:地中生木易经升卦原文,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今注】此释《升》卦卦爻之象。地中生木:《升》卦下巽上坤,坤为地,巽为木,木在地下,故曰:“地中生木。”○顺德:顺,一本作“慎”。二者互通。○以高大:一本作“以成高大”。取象木在地中生长壮大。

【今译】《象传》说:地中生长树木,《升》卦之象。君子效此当以慎修其德,积小善以成高大。

(《升卦》的卦象是,巽风下坤地上,而巽又象征高大树木,这样就成为地里边生长树木之表象。树木由矮小到高大,象征上升;与此相应,君子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积累微小的进步来塑造高大完美的人格。)

【周易正义】《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疏]正义曰:“地中生木,升”者,“地中生木”,始於细微,以至高大,故为升象也。“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者,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终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顺行其德,积其小善,以成大名,故《系辞》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是也。

【子夏注】木生浸而大也。刚中而柔顺也。君子欲其升也。立本以愼徳,巽于卑顺于上,则能积小而至于大也。

【集解】《象》曰:地中生木,升。○荀爽曰:地谓坤。木谓巽。地中生木,以微至着,升之象也。

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虞翻曰:君子谓三。小谓阳息复时。复小,为德之本。至二成临。临者,大也。临初之三,巽为高。二之五,艮为慎。坤为积,故“慎德积小成高大”。

【朱熹注】《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积小以高大。○王肃本「顺」作「慎」。今按他书引此,亦多作「慎」,意尤明白,盖古字通用也。说见上篇《蒙》卦。

【原文】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今注】允升:进升。上合志:初六阴柔向上顺从九二,故“上合志”。

【今译】初六:进而登高大吉。

(前进而步步发展易经升卦原文,大吉大利。)

(宜于上升,大吉大利。)

《象传》说:“进升大吉”,上合志同升。

(“宜于上升而大吉大利”,是因为阴柔处在最卑下的地位,位于其上的阳刚者同情其处境,希望其尽快上升,所以其上正合乎上面的意思。)

【周易正义】初六:允升,大吉。

[注]允,当也。巽卦三爻,皆升者也。虽无其应,处《升》之初,与九二、九三合志俱升。当升之时,升必大得,是以“大吉”也。

[疏]正义曰:允,当也。巽卦三爻,皆应升上,而二、三有应於五、六升之不疑。惟初无应於上,恐不得升。当二、三升时,与之俱升,必大得矣,故曰“允升,大吉”也。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疏]正义曰:上谓二、三也,与之合志俱升,乃得“大吉”也。

【子夏注】巽者刚。巽柔,柔顺刚也。上承于刚,诚信相与,升而合徳,其升矣,故大吉。

【集解】初六:允升,大吉。○荀爽曰:谓一体相随,允然俱升。初欲与巽一体,升居坤上,位尊得正,故“大吉”也。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家易》曰:谓初失正,乃与二阳允然合志,俱升五位,上合志也。

【朱熹注】初六,允升,大吉。○初以柔顺居下,巽之主也。当升之时,巽于二阳,占者如之,则信能升而大吉矣。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原文】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今注】有喜:九二居中,上应六五,上升有应,为上所信,故有喜事。

【今译】九二:有诚因而宜于夏祭求福。无咎害。

(内心恭敬虔诚,即使微薄的禴祭也可以感动神灵,免除灾祸。)

《象传》说:“九二”的“诚信”,有喜事。

(《升卦》的第二爻位九二内心虔诚仁厚,一心成人之美,深得众人信服,必定会给自身带来喜庆。)

【周易正义】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注]与五为应,往必见任。体夫刚德,进不求宠,闲邪存诚,志在大业,故乃利用纳约于神明矣。

[疏]正义曰:九二与五为应,往升於五,必见信任,故曰“孚”。二体刚德,而履乎中,进不求宠,志在大业,用心如此,乃可荐其省约于神明而无咎也,故曰“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疏]正义曰:“有喜也”者,上升则为君所任,荐约则为神所享。斯之为喜,不亦宜乎?

【子夏注】刚而能正,中而无私,应上以升之象,岂假丰物而后享焉。上应其诚,下升而大,虽非其位得其道也。故有喜而无咎也。

【集解】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虞翻曰:禴,夏祭也。孚谓二,之五成坎,为孚;离为夏,故“乃利用禴无咎”矣。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虞翻曰:升五得位,故“有喜”。干宝曰:刚中而应,故“孚”也。又言“乃利用禴”于春时也。非时而祭曰“禴”。然则文王从俭以恤民,四时之祭,皆以禴礼。神享德与,信不求备也。故既济九五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九五坎,坎为豕。然则禴祭以豕而已,不奢盈于礼,故曰“有喜”矣。

【朱熹注】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义见《萃》卦。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原文】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今注】升,登。虚,丘。无所疑:九三以阳居阳,上三阴为坤顺,故上升“无所疑”。

【今译】九三:登上高丘城邑。

(上升到空旷的城邑,如入无人之境。)

《象传》说:“登上高丘城邑”,所无疑虑。

(“上升到空旷的城邑”,这是因为没有任何阻碍,上升得十分顺利,不要有半点迟疑。)

【周易正义】九三:升虚邑。

[注]履得其位,以阳升阴,以斯而举,莫之违距,故若“升虚邑”也。

[疏]正义曰:九三履得其位,升於上六,上六体是阴柔,不距於己,若升空虚之邑也。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注]往必得邑。

[疏]正义曰:“无所疑”者,往必得邑,何所疑乎?

【子夏注】上体顺也。应而升之,虚邑以待也,升何疑哉。

【集解】九三:升虚邑。○荀爽曰:坤称邑也。五虚无君,利二上居之,故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虞翻曰:坎为疑,上得中,故“无所疑也”。

【朱熹注】九三,升虚邑。○阳实阴虚,而坤有国邑之象。九三,以阳刚当升时,而进临于坤,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原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今注】亨,祭祀。岐山,地名。位置在陕西岐山县东北方向。顺事:案这上下文义。“顺”字在此当作慎解,指谨慎事奉鬼神。故登山祭祀为顺利事情。

【今译】六四:大王祭礼于岐山,吉,无咎害。

(君王到岐山祭祀神灵,吉祥如意,没有灾祸。)

《象传》说:“大王祭亨于岐山”,谨慎事奉(鬼神)。

(“君王到岐山祭祀神灵”,就是向神灵表示恭顺,诚惶诚恐地供奉神灵,结果必然会带来吉祥如意。)

【周易正义】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注]处升之际,下升而进,可纳而不可距也。距下之进,攘来自专,则殃咎至焉。若能不距而纳,顺物之情,以通庶志,则得“吉”而“无咎”矣。岐山之会,顺事之情,无不纳也。

[疏]正义曰:“王用亨于岐山”者,六四处升之际,下体二爻,皆来上升,可纳而不可距,事同文王岐山之会,故曰“王用亨於岐山也”。“吉无咎”者,若能纳而不距,顺物之情,则得吉而无咎,故曰“吉无咎也”。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疏]正义曰:“顺事”者,顺物之情,而立功立事,故曰“顺事”也。

【子夏注】位辅乎尊,而不待诸升者,通上下,安险阻之任,难之地也。而顺以当位,恭以事上,得其吉矣,亦又何咎。

【集解】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荀爽曰:此本升卦也。巽升坤上,据三成艮。巽为歧,艮为山。王,谓五也。通有两体,位正众服,故“吉”也。四能与众阴退避当升者,故“无咎”也。

《象》曰:王用享于岐山,顺事也。○崔觐曰:为顺之初,在升当位。近比于五,乘刚于三。宜以进德,可修守。此象太王为狄所逼,徒居岐山之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通而王矣,故曰“王用享于歧山”。以其用通,避于狄难,顺于时事,故“吉无咎”。

【朱熹注】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义见《随》卦。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以顺而升,登祭于山之象。

【原文】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今注】阶,台阶。大得志:六五处尊,下有九二之刚相应,升而有吉,故“大得志”。

【今译】六五:守正则吉,登阶而上。

(占卜结果吉祥如意,乘势沿着台阶稳步上升。)

《象传》说:“占问吉而后登阶”,将大得其志。

(“占卜结果吉祥如意,乘势沿着台阶稳步上长”,表明上升已达到鼎盛时期,接近光辉的顶点。真可说得上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同时也表明阴柔居于尊位,必须稳健行事,循序渐进,不可像“升虚邑”那样冒进。)

【周易正义】六五:贞吉,升阶。

[注]升得尊位,体柔而应,纳而不距,任而不专,故得“贞吉,升阶”而尊也。

[疏]正义曰:“贞吉,升阶”者,六五以柔居尊位,纳於九二,不自专权,故得“贞吉,升阶”。保是尊贵而践阼矣,故曰“贞吉,升阶”也。

(每日一题)升(卦四十六)坤上巽下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疏]正义曰:“大得志”者,居中而得其“贞吉”,处尊而保其“升阶”,志大得矣,故曰“大得志”也。

【子夏注】以柔道而至于中也。升阶而就其位,正之吉也。可谓大志也。

【集解】六五:贞吉,升阶。○虞翻曰:二之五,故“贞吉”。巽为高,坤为土,震升高,故“升阶”也。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荀爽曰:阴正居中,为阳作阶,使升居五,已下降二,与阳相应,故“吉而得志”。

【朱熹注】六五,贞吉,升阶。○以阴居阳,当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则可以得吉而升阶矣。阶,升之易者。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原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今注】冥,昏冥。贞,守正。○冥升在上:“冥升”在上爻。上,上六。上六之辞为“冥升”。○消不富:上六阴柔居上,升极则消退,而不富有。阴为“不富”。

【今译】上六:冥中之登,宜于不停止依守正道而行。

(上六:昼夜不停地发展,有利于不停发展的占问。)

(在昏暗幽冥状态下依然上升,只有坚持不懈地保持纯正品性,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象传》说:“昏冥而升”在上,阴消而不富有。

(昏暗幽冥状态下仍然上升,本身又已处在《升卦》的最高位置,按照盛极而衰的道理,上升的势头必然会逐渐消退,再不会如原来那样富有进取精神了。)

【周易正义】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注]处贞之极,进而不息者也。进而不息,故虽冥犹升也。故施於不息之正则可,用於为物之主则丧矣。终於不息,消之道也。

[疏]正义曰:“冥升”者,冥犹暗也。处升之上,进而不已,则是虽冥犹升也,故曰“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者,若宴升在上,陵物为主,则丧亡斯及;若洁已脩身,施於为政,则以不息为美,故曰“利於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注]劳不可久也。

[疏]正义曰:“消不富”者,虽为政不息,交免危咎,然劳不可久,终致消衰,故曰“消不富”也。

【子夏注】上而不已,昧于升也。时消也。安所息乎,利以守正,不求孳孳也。

【集解】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荀爽曰:坤性暗昧,今升在上,故曰“冥升”也。阴用事,为消。阳用事,为息,阴正在上,阳道不息,阴之所利,故曰“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荀爽曰:阴升失实,故“消不富也”。

【朱熹注】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以阴居升极,昏冥不已者也。占者遇此,无适而利,但可反其不已于外之心,施之于不息之正而已。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推荐文章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兼备最快乐!!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兼备最快乐!!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真正内涵《易经》里面还做了进一步说明,《易经》的乾卦里面...

易经泰卦原文 易经泰卦全文:泰卦第十一、地天泰卦白话

易经泰卦原文 易经泰卦全文:泰卦第十一、地天泰卦白话

泰卦,由下乾上坤组成,卦形作“泰卦”,象征“通泰”。全卦揭明只有上下交应、阴阳互...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