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2024-01-04 16:03:05  人看过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卦:非常亨通,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用担忧。占得此爻易经升卦原文,出征南方吉利。

《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可见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彖》中这段话的意思是:柔顺者依循时势而升进,即顺利又和顺,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因此非常通达。可以用来见大人,不必担忧,是因为会有吉庆。往南前进吉祥,是因为心意可以实现。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前进发展,大吉大利。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象辞》说:前进发展,大吉大利,是说尚能契合心意。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春祭宜用俘虏作为人牲,则无灾祸。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祭祀鬼神必以忠信,从而将有喜庆之事。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九三: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

《象辞》说: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登高望远,所见甚明,故无所疑惑。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四: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筮遇此爻,吉利,并无灾祸。

《象辞》说: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之所以吉而无灾祸,因为这是顺乎天理之事。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六五:占得吉兆,所占之事将逐步发展。

《象辞》说:信守正道,自然吉利,其事业必然逐步发展,说明其志愿得伸,目的达到。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六:深夜不眠,勤勉不息地工作则符合此吉兆。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深夜不眠,因为上六之爻据一卦之首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爻位孤悬,其人虽处高位,但环境不利,不过,勤于职守则可以消灾得福。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传统解卦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坤)相叠。坤为地、为顺;巽为木、为逊。大地生长树木,逐渐成长,日渐高大成材,喻事业步步高升,前程远大,故名“升”。

大象:树木从地上不断向上,有进升之势。

运势:名利双收,发展开运之象,宜向南方发展。

事业:十分顺利,不断发展,依时而进易经升卦原文,逐步上升,前程远大,但应逐步发展,切莫因顺利而冒进。谨慎小心,修养德行,追随有德行的前辈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真诚对待事业。

经商:遵守商业道德,从小处着手,逐渐开拓,通过自己的勤劳,真诚竞争,稳重为好,切莫冒失而成大错。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求名:努力学习,加强修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必能得志,若有人引荐,前途更为广阔。但应注意节制。

婚恋:双方以诚相待,逐步培养情感,一定可以成功。

决策:如意随愿。聪明、灵活、具有良好的成功基础,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和顺,虚心向长辈求教,逐步、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将犹如树木的成长,终于会成栋梁之才。但在成长过程中,务必处处谨慎,坚持真诚和正直,大胆前进。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互卦

佛教美术基础知识:升卦的九二之孚乃

错卦

综卦

升卦,地风升卦,原文《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易经升卦原文,“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推荐文章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兼备最快乐!!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兼备最快乐!!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真正内涵《易经》里面还做了进一步说明,《易经》的乾卦里面...

易经泰卦原文 易经泰卦全文:泰卦第十一、地天泰卦白话

易经泰卦原文 易经泰卦全文:泰卦第十一、地天泰卦白话

泰卦,由下乾上坤组成,卦形作“泰卦”,象征“通泰”。全卦揭明只有上下交应、阴阳互...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