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2023-11-28 15:03:16  人看过

(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今天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1. 释卦名

涣者,散也,本义为冰之融化消散,所谓涣散也。涣卦上巽为风,下坎为水为云,此风吹而云散之象,故谓之涣。

涣卦之下坎亦可以看作是坤阴之中而生一阳,坤阴为冰,一阳生于其间则成水,此即巽风吹而冰涣之象,亦是涣散之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涣卦即可以看作是东风解冻。

兑为泽卦是欢愉之卦,欢愉之极则悲生。王勃《滕王阁序》中说:“胜事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此言人生之欢愉胜事难以永恒,正所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天下大势风水卦涣卦事业,合久必分,欢愉盛宴之后,必然迎来散场,故兑悦之后,继之以涣散。

《红楼梦》“金陵十二曲”的尾曲,名曰《飞鸟各投林》,即深合涣卦之义——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涣卦上巽为草木,下坎为险陷,草木而覆于陷阱之上,故于事则在平顺的外表之下暗藏危机。

又涣卦上巽为顺,下坎为险,此于人则外饰以忠厚之貌,而内实险吝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为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司马迁这样评价公孙弘:“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2. 涣卦卦辞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卦是涣散之卦,涣散虽然未免有哀情,然而所谓成毁一体,涣散之毁可以结束了无生气的旧体系,从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为新的更有活力的体系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所以谓之亨通。

王假有庙:此同于萃卦之“王假有庙”。假之本义乃借,可引申为至。风水涣卦来自于天地否卦,否卦九四阳爻来而至于下卦二爻处,六二阴爻往而去到上卦四爻处,即得涣卦。

(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否卦下卦为坤,坤为群阴之所聚,故谓之庙;上卦为乾,乾为君为王。上乾君之一阳来而至于下坤庙中,此好比是乾君借一阳与坤庙,亦可以看作是乾阳至于坤庙之中,故曰“王假有庙”。

否卦下坤为大川,九四一阳来而至于坤川之中,则上卦成巽为木能浮;下卦坤渊而成坎水,渊水深而坎水浅,故有利涉之象。

利贞:利贞者,利于贞固也。涣卦为分崩离析的涣散之卦,好比汉末三国,唐末五代,人们处于这样的世道中,容易陷入彷徨无定,有身世飘零之感,故作易者诫之以贞固。因为虽然合久必分,处于离散状态,但分久亦会必合,希望就在前方,在离散的废墟之上,将会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所以处于离乱之忧患中的人们,宜保持乐观之精神,坚信光明之到来,此即利贞之义。

占得此卦者,目下之毁,乃是为了将来之成。

3. 涣卦象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涣卦上巽为风,下坎为水,故其有“风行水上”之象。

否卦上乾下坤,乾为天为帝,坤为庙;否卦九四一阳来而至于坤庙之中而成坎,坎为饮食,故有在庙中祭祀天帝之象,谓之曰享于帝。享于帝立庙者,立庙以祭祀天帝也。

4. 涣卦爻辞

(1) 初六:用拯马壮,吉。

此同于明夷卦六二爻之“用拯马壮”。拯者,使向上也。壮者,伤也。涣卦234爻成震为马(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下卦为坎为陷,此震马失蹄而陷于坎穴之中也。初六爻变,则坎穴不见而成兑口风水卦涣卦事业,则震马将自兑口而上出,谓之曰“拯”。兑又有毁折之义,故曰“马壮”,马壮者,震马因陷于坎穴之中而有所伤也。

(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吉:初六爻以阴履刚,其位不正,为在下之小人。当此天下涣散之时,九二为见田之龙,是能有所际会风云者风水卦涣卦事业,初六以阴亲比之于九二,则将随龙而兴,故谓之吉。

占得此爻者,能比附所亲近之大人君子,则能有所得利也。

(2)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涣奔其机:涣卦下坎为车,234爻成震为行,此故有车行之象。九二爻变,则坎车不见而成坤虚,此车行而远也,谓之曰“奔”。机者,几案也,坎有几案之象,九二爻变,则坎几之象不见,有失义,故曰“奔其机”,即好比坎几不翼而飞也。

悔亡:悔亡者,先悔而后无悔也。九二见龙在田,是民间龙兴之主,将以拨乱反正者也。创业维艰,上无所应,故谓之悔;必将收拾时局而成一统,故谓之无悔。

占得此爻者,后之所得将弥补今之所失。

(3) 六三:涣其躬,无悔。

涣其躬:涣卦下坎为脊。六三爻变,则初至四爻成大坎,坎为脊,大坎则为躬身,故谓之曰“其躬”。此同于第四卦山水蒙卦六三爻之“不有躬”与第三十九卦水山蹇卦六二爻之“匪躬”。

无悔:六三爻处上下卦交革之际,其地危厉。又以阴履刚,其位不正,但上有上九之应与,下有九二之亲比,当天下涣散之时,六三之诸侯是能够韬晦其身以从下之九二者,故可无悔。

占得此爻者,若能躬身而亲下,则将无悔也。

(4)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涣其群:群者,众之所聚。六四爻变,则上卦成乾,乾三阳相连而聚,故谓之“群”。

元吉:元吉者,大吉也。六四爻变,则上卦成乾为大为元。六四爻以阴履柔,其位得正,为括囊处晦之爻,且得九五之亲比信赖,故能得吉。

涣有丘:涣卦345爻成艮为山,六四爻变,则345爻成巽为草木,四爻在艮山之中而生草木,故有丘陵之象,谓之曰“有丘”。

匪夷所思:夷者平顺也,在易为坤。六四爻变,则上卦成乾,乾为坤之反,故曰“匪夷”。又下卦成坎为心为思,故六四爻变后的讼卦,上乾下坎,其象曰“匪夷所思”。

占得此爻者,宜且处晦待时,将有新主之升。

(5)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涣汗其大号:当为“涣其汗,大号”。“涣汗其”为“涣其汗”的倒装。马王堆帛书本易经中,此处写作“涣其肝,大号”。

“汗”字在此处殊不可解,其当取象于九五爻变后所成的上艮,然而汗从坎水,并不从艮。因为马王堆帛书中写作“肝”,所以我大胆推测,此“汗”、“肝”实为“闬”字之讹写。“闬(han)”者,里巷之门也,艮有门象,故谓之“闬”。

大号:九五爻以阳居中为大,涣卦上巽为命令,故曰大号。大号者,君王之号令也。

(李向东)易经的第五十九卦——风水涣卦

涣王居:九五爻为王,九五爻变,则上卦成艮,艮有居止之义,故曰“王居”。

无咎:九五刚健中正,居上卦之中,故天下涣散,乃时势使然,非九五之过也,谓之无咎。九五爻好比是明末之崇祯皇帝,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皇帝:“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此言可谓允当。

占得此爻者,宜以刚健之精神自振,尽人事,然后方可以听天命。

(6)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风天小畜卦六四爻为“血去惕出”,依卦象,血与惕皆当从坎,然而小畜卦并无坎象,故我当时大胆推测,所谓“血去惕出”实乃“皿去锡出”。巽为倒覆之皿,小畜卦六四爻变,则巽皿之象消失,故谓之“皿去”。乾为财物为锡,本来小畜卦中乾锡在巽皿之覆盖下,六四爻变,则上下卦皆成乾锡,此好比将巽皿取下而露出乾锡也,故谓之“锡出”。

此处之“血去逖出”,我认为亦当是“皿去锡出”,涣卦上巽为皿,上六爻变,则巽皿之象消失,故谓之“皿去”;上卦下卦皆成坎,坎中实,有饮食之象,亦可以为锡,故曰“锡出”。

关于此处的解释,可参照前面小畜卦六四爻的讨论。

无咎:上九爻处于涣卦之极,为分久必合之时,事态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能以刚健处之,故无咎。

占得此爻者,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能刚健则可无咎。

涣卦至此就讨论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文章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