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

2024-02-08 16:14:46  人看过

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

近读傅斯年先生的《诗经讲义稿》,发现先生治经学颇有心得,就以傅先生研究《诗经》的方法来论,笔者认为将其增删调换数字,同样适用于研读《周易》。于是借用傅斯年研究诗经的方法,笔者得出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

一、研究周易需遵从的三种态度

傅斯年讲,他研究《诗经》有三个态度。笔者遵从其大义,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并总结了三点研读《周易》的建议。

第一,欣赏它的卦画爻辞。

学习《周易》,要抱以欣赏的态度,心平气和的就卦论卦、爻象入理、卦象辞互证,才不至于偏颇。《周易》的卦符与爻辞饱含先贤的智慧,同时也是作者构思的集中表现。套用卦符、卦画、卦象自成一体的书,世界上恐难找出第二本。

卦画由卦符组成,而卦符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源自天文观象,与《易传》伏羲氏仰观天象始画八卦的说法一致。二是与数字或数字卦相关,即易源于数。展开来讲,卦符要么出自河图洛书,要么与数字卦相关联。如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现的大量彩陶,许多彩陶上有乳白色凸起点,三个一组或六个一组,形状有三条杠,或三个点。还有一个由六杠'白条纹’组成的图形。这些由点点组成的图案正是展示了《易经》与河洛相关信息。

此外,张政烺、李学勤等借数字卦的研究成果,断定所谓商周甲骨金文“奇字”为筮数或易卦,提出易卦源于筮数的观点,并指出爻题九六由一(七)、八两个筮数演变而成。三是卦符源自龟兆,与占卜有关。出土的殷商甲骨,它的灼烧裂痕同兑、巽、离等卦卦符,易源于占的说法得以辅证。《周易》中“×贞吉(凶)”的主谓句式,既有贞人,又有占例与结论。如《屯》六二:“乘马班如,匪寇, 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再如《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这些爻辞都可算作“易源于占”的例证。

卦画与爻辞决定了元典(《周易》文本)的高度,无论是观天象,还是对神秘数字的崇拜与推演也或从占筮走来,都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大自然以及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探索与敬仰。与此同时,卦画与爻辞又富含大道哲理,对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先欣赏它、接纳它,才能与它友好对话。

第二、拿它当一堆极有价值的史料去整理。

“六经皆史”的说法由来已久,特别是民国时期“古史辨”对《周易》卦爻辞的考证为厘清《周易》中的历史事件提供了有力依据。如顾颉刚、李镜池等对“王亥丧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明夷”等卦爻辞的考证,再次提升了《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的研究高度。学者何益鑫进一步指出:“《周易》卦爻辞原是一部系统性的历史叙事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其叙事跨度从文王即位之初开始,经过文王、武王的时代,直到周公致政于成王结束,涵盖了商周之变的主体过程。”(参见《〈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因此,拿《周易》当一堆有价值的历史材料去整理,对恢复卦爻辞本来的面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拿它当一部极有价值的古典哲学材料书。

谈论《周易》,象数理占均不可轻视。而且“象数理占”均关乎《易》的起源与本义,但就“学以致用”或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而言,《周易》的哲理部分不可忽视。朱伯崑撰写《易学哲学史》,为的是发扬《周易》的哲理之光。林忠军在其《周易概论》有同样的论述,林忠军表示:“《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一直到今天,《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其实,从易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周易》的功用变化较为明显鼎卦六爻占筮吉凶易安居鼎卦六爻占筮吉凶易安居,从占筮到义理,经过了象数之演变,王弼扫象而趋理,再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延展进而转向探讨伦理教化的功能。

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

学者们对《周易》性质的判定,离不开对《周易》的深度理解。如《否》《泰》二卦的对立与转换,再如《乾》六条爻辞的递进与承接,以及《周易》整个卦爻体系的顺序与关联,都是哲学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学习《周易》的四点心得

一是先在《易》原文中求《易》之义。读古籍,少不了要参考注解

无论是名家的注解还是易学爱好者的心得,或多或少都掺杂着注家的治学理念以及个人观点。所以,在《周易》原文中求《易》之义再好不过。可问题是鼎卦六爻占筮吉凶易安居,一来今本易是不是《周易》原本尚有争议;其次,对初学者而言不看注解难以入门。即便如此,仍然建议初学者多读几遍《周易》原文。就算读原文,那也要看出版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结合音韵、训诂学为今本易注音断句的易类书本就可作为首选。但就读音、断句而言,争议也不小,不过不影响易学爱好者在《易》本文中求《易》之义。

读上几遍原文,就有必要看一些追求《易》原本的注解版,可目前的状态表明,无论推荐谁的注解本,都没有多大说服力。因有些注家注重“以象读易”,所谓“以象读易”就是结合上下卦以及某一卦爻辞的关系,结合卦画来解易,但万物类象的标准又是模糊的,同时也是变化无常的,虽说“以象读易”能自圆其说,仍属一家之言。再从数的角度来讲,结合二进制以及数理逻辑破译卦序以及卦义,能否和《周易》成书的时代接轨还是个问题,《周易》成书的年代,有哪些数学成果,著述者对“筮数”的认识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这些个问题仍有待商榷。

二是读取竹简、帛书、海昏等出土易本,均需以今本折之。其今本合者,从之;不合者,证之;暂若不相干者,存之。

出土易类文献的破译,为揭开《周易》之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专家学者利用战国楚竹书《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海昏侯易占》等出土易类文献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一些易学遗留难题。如《帛书周易·要篇》就结束了孔子有没有读过《周易》的争议。更多研究表明,这些出土本子(《周易》)对卦序、卦名的比较研究、卦符的分布、文字形体的对照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此外,每一个出土本子承载着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探清《周易》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变及与时代的融合,版本互补的同时也能订正不少问题。《易》有变易、简易和不易,我们追本溯源、探赜索隐,也不能忽视它的树干枝叶。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重要的句式都对破译《周易》自身的密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是音韵、训诂、句法,继近儒之工作而努力,以求奠《易》学之真根基。

《周易》衍生的易纬、易占和文本确有承接关系,但二者目的不同,与读原本无益。学习《周易》该看哪些注解本?因每个人的情况下不同,又受学历、阅历、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易学专家所列书目大都不同。不过有几个注解本的综合评价较高,经过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如唐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录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再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华书局出版),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黄寿祺、张善文合著的《周易译注》等,这些注解本对今本原文音韵、文法做了详细考究,特别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录了魏晋王弼、韩康伯的旧注,并吸收了唐人陆德明的“周易音义”,而且《正义》解读卦爻的方法比较灵动全面,如读象解易、参合其它典籍解易等,加上近代学者的点校完善,算得上一本精品《周易》注本。

《周易》在传承的过程中,被嫁接了不少枝叶,如易占、易纬、易林等。易占的内容很广,很多数术的占法引用几句卦爻辞都称之为易占,这样的做法是学术界(学院派)所痛恨的,但也是所谓的“江湖易”(实战派)所吹捧的。痛恨的原因很简单,六爻卦(易占)、焦氏易林等不按规矩出牌,其解读和卦爻辞大相径庭。甚至有些易占书籍和《周易》原文不沾边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却以易卦的名义做推广。这样做,无疑于本末倒置。既然如此,为何不将《易》的枝叶丢弃呢?因为很多卦辞的确和占卜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周易》之“贞”就是很好的例证,加上《易传》的大衍之数,“占筮”自然成了一套体系。易者尚秉和也说:“未学易、先学筮”。而且,实战派认为,这些脱离文本的占法丝毫不影响占筮的准确性,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易纬·乾凿度》更是将古代宇宙观、汉代的儒道思想纳入易学体系,虽说这一做法为“易哲”(魏晋玄学的前奏)的产生奠定了基石,但这种结合法的确是高速脱离《周易》原本的催化剂。

就目前来看,部分学院派坚持《周易》回归本源的呼声似乎减弱不少。庄子提倡“无所待”。换句话讲,无求品自高。有少数学者抛弃原本,沿着交叉学科的路子越走越远。究其种种,为评职称而不顾及文本。很多所谓的论文,除了格式完美,摘要英文规范、文章结构严谨而外,其论题意义甚微。而部分实战派却潜心研究,攻克易占古籍,整合了一些案例,也并以此为由,说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是,《周易》卦爻辞所记载的殷商先公先王以及历史人物的故事也需要演卦来反证吗?这两种力量的碰撞,是《周易》研究在新时代的碰撞,既是表象,也是易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状。随着考古、训诂、文献等学科的发掘完善,加上一部分有责任、有水平的易学学者的努力,《周易》的研究终究归于本源。即遵从不易、简易与变易。易道从简,该去的应该果断去掉,嫁接的太多不利于护根。所谓变化,也是“易”的一大本意,无论是讲哲学易还是归纳《周易》所传达思想与方法,都是经世致用的表现。经世致用始终停留在“用”(形而下)的层面,要上升到“体”(形而上)的层面。从而强干弱枝,合理彰显《周易》之魅力。

四是论证与心得,因《左传》、《国语》等历史书,亦未分析清楚《易》的本质,《左》《国》占筮少谈为妙,留待再证。“大众易”也为易之用,能经世致用者,姑且存之。

《左》《国》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有些卦辞《周易》里面没有,如晋文公重返晋国,因前途未卜,于是占了一卦,得卦为“贞《屯》悔《豫》,皆八也。”这一例就用到了变卦(之卦)的卦辞,再有“晋升楚遇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嘁,射其元王,中厥目。国嘁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这一段只见卦名而不见卦辞,亦未分析清楚《易》的本质,所以史书中谈《周易》筮占的案例有待进一步考证。

讲易之用,不得不提“大众易”。有《易》在民间的说法,或木工瓦匠亦能知晓易之变、易之恒。坊间传言,程颐不明《未济》卦义,求解于老篾匠。学者讲“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深山老翁以“错综”解之,可见易之道统,也在民间。无论学者易还是民众易,若得解易之妙法,都值得推广。

研读《周易》大致有三条路子。一是追本溯源,看清它本来的面目,我们只有知道它从哪里来?才能走好解易、用易的路子;二是对《周易》文本延展和应用。所谓延展,无非是对其音韵、句式和文本结构、卦画、爻动逻辑的探讨,这就难免会牵扯到其它学科,如文字、历史、哲学、考古以及自然学科等,在拓展中繁衍成长,也符合革故鼎新的法则;三是《周易》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就涉及周易作者的事迹、相关建筑、地方文化等。《周易》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民众关心的话题。无论哪条途径,都是探清《周易》的源头与揭示卦爻辞的奥妙的必经之路,虽殊途而同归。

文章原载于《易经天下》2022年第1期。

——

研习《周易》的三种态度与四点心得

相关链接:程佩

推荐:喜欢数术的易友可下载《易经天下》(电子刊)▼

↑链接1:

↑链接3:

…………

推荐文章

风水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风水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易经》中的卦爻辞,其实就是直觉思维的表现。《易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

风水堂:上巽下离五爻动怎么解

风水堂:上巽下离五爻动怎么解

Q1:上巽下离五爻动怎么解Q2:上卦巽下卦为离,动爻为5,求算命?Q3:易经占卦...

火风鼎卦对事业启示还是不错的,主要讲究合作共赢

火风鼎卦对事业启示还是不错的,主要讲究合作共赢

火风鼎卦对事业启示还是不错的,主要讲究合作共赢,这个卦象是有越来越旺的趋势,人际...

新知堂:为什么井卦那个符号可以代表井呢??

新知堂:为什么井卦那个符号可以代表井呢??

《周易》鼎卦所讲的鼎实际上就是作为炊具的鼎而不是作为礼器的鼎。它在古代就是烹煮食...

周易第44卦详解姤施命施命卦,不利于娶女

周易第44卦详解姤施命施命卦,不利于娶女

周易第44卦详解姤施命卦,不利于娶女筮遇此卦,不利于娶女。初六爻动变得周易第1卦...

鼎卦三爻变 三爻卦预测学(八卦占卜方法变爻)

鼎卦三爻变 三爻卦预测学(八卦占卜方法变爻)

本卦变爻和变卦的关系一个变爻查出本卦的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个爻辞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

最新更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