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易经》是一个隐藏在神秘符号
“今人多视《易经》为上古卜筮之书,这是极常见的流行说法,其实是不确切的。《易经》...
2023-03-20 11:06:12 人看过
咸,亨,利贞咸卦看男女关系感应九五,取女吉。
“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朋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易经》上经,以创始宇宙万物的天地开始;下经,则以人伦发端的男女关系说起。
“咸”是感的意思,为何不直接说感?因感字去掉心,为咸,以象征无心感应,乃异性间自然吸引,“咸”又有皆之意,因万物皆有感应,因而以皆与感之含义天地相互感应化生万物,以感应感应万民使天下和平,命名为“咸”。
此卦,下卦“艮”为少男,上卦“兑”是少女,象征少男谦虚追求少女。又,“艮”是止,“兑”是悦,表示爱情不能人三心二意,应当坚定不移的追求,以诚意使对方喜悦感动。
男女相互感应,进而爱慕,是必然的自然现象,因而亨通。但动机必须纯正,婚姻才会吉祥。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咸卦看男女关系感应九五,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上,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上卦“兑”阴卦,下卦“艮”阳卦,上柔下刚。以卦的性格说,下卦止,上卦悦,以卦象说,下卦少男,上卦少女,都有阴阳相互感应而相爱的含意。所以亨通,坚贞有利,娶妇吉祥。
素不相识的少年男女,能够相互感应,一见钟情,结为终身夫妇,这完全是自然的必然的现象。同样,天地相互感应化生万物,圣人以至诚感应万民使天下和平,观察这一感应法则,就可以发现天地万物的真情了!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下卦山,上卦泽,上方泽中的水向下渗透,下方山上的土吸收水分而滋润,因而,相互感应而沟通。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象山一般,虚心接纳他人;惟有虚心,丝毫不存成见,才能广泛的与他人感应沟通。
老子的哲学,最重视一个“虚”字,认为在能够看到的“有”的世界深处,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无”的境界;“无”比“有”更重要。所以,应当虚心,不可嚣张。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拇”是大脚趾。“初六”在咸卦最下方,象征人体最下方的大脚趾,与外卦的“九四”相应,想去追求。虽然大脚趾已有感应,但仍然微弱,不足以全身移动,想前进还不能前进,因而吉凶未定。指无心的、自然的感应;应当静待发展,不可采取主动。此爻,感应已开始,但还不到积极行动的程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腓”是腿肚。当人走动时,腿肚先动,脚才跟着动。“六二”阴柔得正得中,缺乏主动能力不会妄动,才得以安全。
“象传”说:顺从柔顺的本性,就不会有害。“六二”虽然与“九五”相应,却不可强求,应等待“九五”来求。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了民。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股”为大腿。不可盲目跟随小人妄动。应有主见不盲从。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天地相互感应化生万物,以感应感应万民使天下和平,未光大也。
“九四”在“九三”的大腿上方,“九五”的背肉下方,一连三个阳爻的正中间,相当于心脏。心脏是人最敏感的部位,这一爻,也是咸卦的主体。但“爻辞”中为何没有说明心脏?因为人心本来就不可捉摸。
“九四”阳爻阴位不正,当心感应而有反应时,就必须坚持纯正,才会吉祥,并且可将易后悔的本性消除。如果心神不定,走来走去,犹豫不决,就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赞成,只有少数的几个朋友,才会符合你的想法了。
“象传”说:坚持纯正吉祥,可使后悔消除,是因为感应到的,不会是私欲。走来走去,心神不定,是因为心地不够光明正大。
孔子在“系辞传”中,引伸此句话说:“天下在想什么?虑什么?天下都回到同一地方,而走不同的路;目的一致而思虑却有百种。天下在想什么?虑什么?太阳去了月亮来,月亮去了太阳来,日月相互推移,就产生光明。冬天去了夏天来,寒暑相互推移就成为一年。过去的事情已经退缩,未来的事情正在伸长,缩与伸相互感应就产生利益。”
也就是说,不可以存私心。只要除去私心就可以与万物感应沟通。天地间无穷的往来,完全出自无心的感应。
九五:咸其悔,无悔。
象曰:咸其悔,志未也。
“晦”是背肉。背肉在心脏后方,当手、脚、口等都遵照心的命令行动时,唯独背肉不加理会,在背后看不到外物,不会被引诱。所以当感应在背肉时,反应最迟钝,甚至没有反应。象这种孤僻不被外物所动的态度,当然就不能与外在广大的世界感应沟通,但相反的,也不会与外界发生纠葛,所以说不会后悔。
“象传”说:以这种对外物完全无动于衷的态度处世,虽然安全,但相对的,也不能感动他人,志向就太小了。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第三者,滕口说也。
“上六”是咸卦的终极,以动人的言语取悦于人使其感动,根本缺乏诚意,这是小人的行为。小人频频用口舌诱骗他人,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象传”说:这是在玩弄口舌。
东晋的高僧慧远说:“《易》是以感应为主体。”(《世说新语》),意思是说,《易经》中含有佛教的深意,就是指这一卦。
《易经》“下经”, 以人伦发端的夫妇开始,借男女关系,阐释感应法则,男女自然无心的相互感应,彼此爱慕,以谦虚的态度追求,以坚定的诚意感动,使对方喜悦接纳,相互沟通建立感情,结为夫妇,完全是自然的结果。这一过程,适用于一切人际关系,而且天地间的一切交往,莫不是由无心的感应发端。感应自然而然的发生,但不可鲁莽;不可妄动,不可强求,应听其自然,静待发展。应有主见,坚持原则,不可盲从。动机必须纯正,应当排除私心,不可心胸狭窄,怀有成见,心地光明正大,就能冷静判断,不会犹豫不决,否则把持不定,无以感动他人,也不能虚怀若谷,接纳他人。孤僻冷漠,封闭自己,无法与广大外界沟通,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不能有所作为。至于花言巧语,取悦诱骗咸卦看男女关系感应九五,更是小人的作为,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