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士带你读易经2020-04-09
今天,承接【一日一读易之第六讲】,来说一下周易断卦的方法。周易爻辞断卦法,即根据...
2023-10-26 16:02:52 人看过
《周易》卦辞变筮法的出现与卦爻辞的创制
“爻变”的出现与《周易》卦爻辞的撰系
前面已述,《周易》卦辞在创制上受到《归藏》占辞的影响,就《周易》卦辞而言爻辞占法,其意义在于说明一卦的吉凶情况,与《归藏》相比,尚不能说是一种创新;而《周易》爻辞的出现,则是人们对易卦“爻变”现象深刻认识的结果,说明人们由仅仅对六十四卦卦形的关注,转而深入到构成卦画之六爻阴阳属性、吉凶情况的研究上,“易”的变易之意,至此方彻底融通于六十四卦卦画之中,并一跃而成为易之首义。爻变概念的出现,又推进了《周易》筮法的更新,以满足从《归藏》“以不变为占”到《周易》“以变为占”转变的需要爻辞占法,即判断一次占筮活动之吉凶,不但要看所占卦的卦义,还须看所占卦是否有变爻情况,结合变爻和所变之卦的意义来分析占筮的结果,这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水平出现了新的飞跃,已经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性和复杂性,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孤立的。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对于易卦六爻所蕴含的事、理与吉凶结果的考察与解说就成了易学的时代主题,开启了《周易》卦爻辞的创作之路。可以说,爻变筮法的出现与卦爻辞的创制,标志着《周易》一书的真正形成。
那么,爻变现象产生于何时?筮法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动?兹结合出土文献中的“数字易卦”材料谈谈该问题。现代学者对数字易卦的研究是从对《宣和博古图》中著录的“南宫中鼎一”铜器铭文的认识开始的《周易》卦辞变筮法的出现与卦爻辞的创制,这件在北宋重和元年(1118)出土的西周铜器,其铭文为:
惟十又三月庚寅,王才寒次,王令大史贶土,王曰:“中,兹人入事,锡于武王乍臣,今贶女土,乍乃采。”中对王休命,鼎父乙尊,惟臣尚中臣。
铭文末尾的两个奇怪的符号,宋代学者将其释为“赫赫”或“十八大夫”“八大夫”等。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提出了“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徽”的说法。50年代爻辞占法,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的几片西周卜骨中也刻有此类符号,这引起了唐兰的注意。他结合铜器铭文中刻有这类奇字的多件青铜器予以研究《周易》卦辞变筮法的出现与卦爻辞的创制,认为“这种文字是用数目字当作字母来组成的”,并吸取郭沫若的观点,认为这种古文字在西周金文中构成了族徽今天看来,唐兰的观点虽然还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但其中的启发意义仍然很大,因为他认识到这种文字是一种数目字,与易卦符号的认识仅有一步之遥。1956年,李学勤在《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一文中提到:“这种纪数的辞和殷代卜辞显然不同,而使我们想到《周易》的‘九’和‘六’。”这是第一次将卜骨上的“奇字”与《周易》数字符号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