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济卦

既济卦

[既济卦原文]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初九 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 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 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 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 用。
象曰 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 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 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 濡其首,厉。
象曰 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既济卦详解]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译文:《既济》卦象征事已成:此时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若不慎守成功起初吉祥,最终将致危乱。

注释: ①既济:卦名,下离上坎,象征“事已成”。案既济”词义,是用渡水已竟表示“事已成”。《释文》引郑玄曰既,巳也,尽也;济,度也。”《正义》济者,济渡之名;既者,皆尽之称。万事皆济,故以‘既济’为名。”
②亨小,利贞:亨小,犹言“小亨”,“小”指阴柔。此谓“既济”之时,不但大者亨通,小者也均获亨通,故卦中六爻皆得位;而此时又宜于守正,故曰“利贞”。《正义》既万事皆济,若小者不通,则有所未济,故曰‘既济,亨小’也。小者尚亨,何况于大?则大小刚柔各当其位,皆得其所。当此之时,非正不利,故曰‘利贞’也。”
③初吉终乱:这是诫勉“事成”之后应慎为守成,否则将致危乱。《正义》人皆不能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故戒以今日‘既济’之初,虽皆获吉;若不进德修业,至于终极,则危乱及之。”案,尚先生训“既济”为“终止”,日其在既济之初,上下得所,民物咸宜,故‘初吉’;然《易》之道以变通为贵,无或休息,止而终于是,则《易》道穷矣,故‘终乱’•。”可备一说。

说明: 卦辞“既济,亨小,利贞”,《集解》引虞翻注,以“亨小”为句。故《释文》出“亨小”,并谓绝句,以‘小’连‘利贞’者非。”但后人对此又有多种不同看法,兹举三说以备参考:一、朱熹以为“亨小,当为‘小亨’”,并说《彖传》“既济,亨”之“亨”上当有“小”字(《本义》)。二、毛奇龄以为当读作“既济亨,小利贞”(《仲氏易》)。三、俞樾谓“小”字为衍文,其理由是《彖传》云“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则卦辞本无“小”字,并说其作‘亨小’者,涉《未济》‘亨,小狐汔济’之文而衍耳”(《群经平议》)。尚先生赞成俞氏说,认为“征之《彖传》,其为衍文无疑”(《尚氏学》)。今查帛书《周易》,亦有“小”字;可知此字若为衍文,讀则西汉人抄写帛书所据之本已衍。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译文:《彖传》说事已成,亨通”,说明此时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说明阳刚阴柔均利于行为端正,居位适当。“起初吉祥”,说明柔小者也像刚大者一样能持中不偏;“最终停止不前必将导致危乱”,说明“事成”之道已经困穷。

注释: ①既济,亨,小者亨也:此释卦辞“既济,亨小”。《王注》既济者,以皆济为义者也。小者不遗,乃为皆济,故举‘小者’以明‘既济’也。”案,依卦辞,“既济,亨”下当有一“小”字,《彖传》似有意省略,故《正义》曰:“具足为文,当更有一‘小’字;但既叠经文,略足以见,故从省也。”又,《周易举正》以为此“亨”下脱一“小”字,可备一说(朱熹疑“亨”上当有“小”字,见前“说明”引)。
②刚柔正而位当也:此以卦中六爻刚柔均当位,释卦辞“利贞”。《王注》刚柔正而位当,则邪不可以行矣。故唯正乃‘利贞’也。”《折中》引俞琰日三刚三柔皆正而位皆当,六十四卦之中,独此一卦而已,故特赞之也。”
③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柔得中,指六二柔顺居中;止,停止不前。此释卦辞“初吉终乱”。《集解》引虞翻曰中谓二。”又引侯果曰刚得正,柔得中,故‘初吉’也。正有终极,济有息止,‘止’则穷乱,故曰‘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案,此卦二、五刚柔倶得正得中,《彖传》只称“柔得中”者,实举柔包刚,谓柔者尚能持中,何况刚者?其义当与卦辞言“亨小”兼指“刚柔大小”同。《正义》谓“以柔小者尚得其中,则刚大之理皆获其济”,似含此意。

说明: 《彖传》谓“终止则乱”,一方面指出“既济”至终必乱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表明“乱”的产生,又由于“止”而不前、懈怠不振的主观因素。《折中》引张清子曰:“非终之能乱也,于其终有止心,此乱之所由生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文:《象传》说:水在火上(煮成食物),象征“事已成”;君子因此于事成之后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防备。

注释: ①水在火上,既济:释《既济》上坎为水、下离为火之象。《正义》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饮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济,故曰‘水在火上,既济’也。”
②思患而豫防之:豫,即“预”。这是说明“君子”观《既济》卦象,知“初吉终乱”之理,故能思其后患而预为防备。《集解》引荀爽曰六爻既正,必当复乱,故君子象之,思患而豫防之:治不忘乱也。”《王注》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也。”

说明: 《大象传》“思患豫防”,正是对卦辞“初吉终乱”所含诫意的进一步阐发。王申子曰既济虽非有患之时,患每生于既济之后。君子思此而豫防之,则可以保其‘初吉’,而无‘终乱’之忧矣。”(《大易缉说》)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译文:初九,向后拖曳车轮(不使猛行),小狐渡河沾湿尾巴(不使速进),必无咎害。

注释: ①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此谓初九处“既济”之始,上应六四,但不急于求应,有谨慎守成之象,故取曳轮不令猛行,濡尾不使速进为喻;事成之初,能如此谨守,则可“无咎”。《本义》轮在下,尾在后,初之象也。曳轮则车不前,濡尾则狐不济。既济之初,谨戒如是,‘无咎’之道。”案,本爻“濡其尾”,上六“濡其首”并指“小狐”渡河,与《未济》“小狐濡尾”之象一致。狐渡河必掀尾不沾水面才能速济,故《周易浅述》承《程传》“兽之涉水必揭其尾”之说,曰狐必揭其尾而后济,濡尾则不掉,不速济也。”

《象》曰广曳其轮”,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向后拖曳车轮(不使猛行)”,说明初九的行为合符谨慎守成的意义而不致咎害。

说明: 初九处“事已成”之始,阳刚居下,谦谨稳重,故能“守成”。来知德曰:“刚得其正,不轻于动,故有‘曳轮’、‘濡尾’之象。以此守成,‘无咎’之道。”(《来氏易注》)


六二,妇丧其弗,勿逐,七日得。

译文:六二,妇人丧失车辆的蔽饰(难以出行),不用追寻,过不了七日必将失而复得。

注释: ①妇丧其苐,勿逐,七日得:妇,喻六二;荛,音沁,古代贵族妇女所乘车辆上的蔽饰,《诗经•卫风•硕人》“翟弗以朝”,孔颖达疏:“弗,车蔽也,妇人乘车不露见,车之前后设障以自隐蔽,谓之莽。”七日,喻为时之快(参见《震》六二及《复》卦辞译注)。此谓六二上应九五,犹“五”之妇而柔顺中正,故能“丧莞”不寻,静俟自复;以此处“既济”,必不失所成,遂致“七曰”又复得其“蒹”。《周易学说》引刘沅曰六二柔中得位,上应九五中正之主,光明中正,不以去弗为嫌,静以俟之。此柔中之最美者。”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译文:《象传》说过不了七日必将失而复得”,说明六二能守持中正不偏之道。

说明: 《彖传》称“初吉,柔得中也”,正指六二。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译文:九三,殷高宗讨伐鬼方,持续三年之久终于获胜;焦躁激进的小人不可任用。

注释: ①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高宗,《正义》殷王武丁之号。”鬼方,国名,古代西北地区“俨狁”部落之一。此谓九三以阳刚居《既济》下卦之终,犹“事成”之后尚致力于排除余患,故以“高宗伐鬼方”为喻;此时虽仅存余患,但也必须以“三年克之”的精神持久努力,才能安保其成,若任用焦躁激进的“小人”必致危乱,故戒“小人勿用”。《淮南九师道训》鬼方,小蛮夷也;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蛮夷,三年而后克之,言用心之不可不重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重定费氏学》引潘士藻曰:“盖盛世勤民之难也。小人居盛不虑其衰,成功不虑其难,故戒以‘勿用V,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译文:《象传》说持续三年之久终于获胜”,说明九三持久努力到了疲惫的程度。

说明: 九三阳居阳位,禀性刚亢,故爻辞从正反两面设诫。所谓“小人勿用”,正恐其不能守持“初吉”而导致“终乱”。


六四,鐳有衣铷,终日戒。

译文:六四,华美衣服将变成敝衣破絮,应当整天戒备祸患。

注释: ①缟有衣铷,终日戒:缟,音A,彩色的丝帛,此处借指美服,《说文》“缮,绪采色”,又“绪,帛也”;有,《经传释词》犹‘或’也”,句中含“将要”之意;铷,音化,败絮,指衣服破敝。这两句说明六四柔顺得正,居上卦之始,“既济”之道将有转化,如美服或要变为敝衣,故勉其“终日戒”,即谓守正防患。《周易义海撮要》引陆希声曰缮,亦作襦,饰之盛也;铷者,衣之弊也。”又引石介曰广美服有时而弊,如当既济则亦有未济”,“故终日防,慎而戒,疑其有弊。”案,《王注》以为“缟”当作“濡”,“衣铷”为“塞舟漏”之用,交义谓舟漏则濡湿,故须豫备衣铷为防。于义亦通。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译文:《象传》说整天戒备祸患”,说明六四有所疑惧。

说明: 四居“多惧”之地,上体坎险,过中生变,故爻辞设戒尤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褕祭,实受其福。

译文:九五,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国举行微薄的“褕祭”,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福泽。

注释: ①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褕祭,实受其福:东邻、西邻,假设之辞,犹言彼、此,主于为九五诫;杀牛,指举行盛大祭祀,《王注》牛,祭之盛者也”;褕祭,薄祭(见《萃》六二译注)。此谓九五居《既济》尊位,阳刚中正,事成物盛,故取东、西邻祭祀之象设诫,勉其敬慎修德,则可“受福”而免遭危害。《折中》引潘士藻曰五以阳刚中正,当物大丰盛之时,故借东邻祭礼以示警惧。夫祭,时为大,时苟得矣,则明德馨而黍稷可荐,明信昭而沼毛可羞。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褕祭,实受其福’,在于合时,不在物丰也。东、西者,彼此之辞。”案,《本义》曰东阳西阴,言九五居尊而时已过,不如六二之在下而始得时也。”于义亦通。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译文:《象传》说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国微薄的褕祭适时明德;“西邻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福泽”,喻示吉祥将源源来临。

注释: ①时:合时,《王注》在于合时,不在于丰也。”

说明: 九五居“既济”盛时,最忌骄奢不修道德。故爻辞既以东、西邻为戒,又以“褕祭”明德为勉。


上六,濡其首,厉。

译文:上六,小狐渡河沾湿头部,有危险。

注释: ①濡其首,厉:此言上六以阴居“既济”之终,济极终乱,故有狐渡河而水湿其首之象,其势必“危厉”。《王注》:“处《既济》之极,既济道穷,则之于未济《本义》《既济》之极,险体之上,而以阴柔处之,为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译文:《象传》说小狐渡河沾湿头部,有危险”,喻示事成之后若不审慎怎能长久守成!

说明: 王申子曰不言‘凶’,而言‘厉’者,欲人知危惧而速改,则济犹可保也。”(《大易缉说》)


总论

《既济》卦名的取义,是借“涉水已竟”喻“事已成”;但全卦大旨却是阐发“守成艰难”的道理。唐太宗曾问身边的侍臣:“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魏徵答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更难。”(见《贞观政要•君道》)此语虽论“帝王事业”,但其义却甚合《既济》卦旨。从本卦的卦辞看,虽称“事成”之时,物无大小,俱获亨通,但又以“利贞”二字强调不可忘忽守“正”;而“初吉终乱”一语,更是深明此时稍不敬慎必将复乱的诫意。卦中六爻,无不见警戒之旨:初戒“曳轮”不可前,二戒“丧莽勿逐”,三戒“小人勿用”,四“终日戒”,五有“东邻杀牛”之戒,上更以“濡首厉”为戒。可见,“既济”之时虽万事皆成,但要安保这一既成局面,却非易事。《大象传》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味实颇深长。欧阳修论曰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殆,而患常生于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济’,则思患而豫防之也。”(《易童子问》)此语可以视为本卦精义的概括。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