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卦

兑卦

[兑卦原文]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 和兑,吉。
象曰 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 孚兑,吉,悔亡。
象曰 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 来兑,凶。
象曰 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 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 孚于剥,有厉。
象曰 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 引兑。
象曰 上六引兑,未光也。

[兑卦详解]

兑:亨,利贞。

译文:《兑》卦象征欣悦:亨通,利于守持正固。

注释: ①兑:音dui,卦名,上下卦皆兑,象征“欣悦”。《正义》:“兑,说(即“悦”,下同)也。《说卦》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以兑是象泽之卦,故以兑为名。”
②亨,利贞:此谓事物“欣悦”之时,必可“亨通”畅达;但不能“悦”于为邪,故诫以“利贞”。《正义》泽以润生万物,所以万物皆说;施于人事,犹人君以恩惠养民,民无不说也。惠施民说,所以为‘亨’;以说说物,恐陷谄邪,其利在于贞正,故曰‘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译文:《彖传》说兑”,意思是欣悦。譬如阳刚居中心怀诚信而柔和处外逊顺接物,就能导致物情欣悦并利于守持正固。因此正确的“欣悦”是既顺符天的道理而又应合人情。君子大人欣悦于身先百姓不辞劳苦,百姓也必然能任劳忘苦;欣悦于趋赴危难不避艰险,百姓也必然能舍生忘死:欣悦的意义是那样宏大,可以使百姓自我勉励啊!

注释: ①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刚中,指九二、九五阳刚居中;柔外,指六三、上六阴柔处外。此以卦中二、五、三、上诸爻之象释卦辞“亨,利贞”,说明柔悦不失内刚,刚正不失外悦,内外刚柔兼济,不谄媚、不暴戾,遂见处“悦”而能亨通、守正之旨。《王注》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刚中而柔外,所以‘说以利贞’也。刚中,故利贞;柔外,故说亨。”
②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此句广明“欣悦”的意义应合“天”之道与“人”之情;在文章结构中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义》天为刚德而有柔克,是刚而不失其说也,今‘说以利贞’,是上顺乎天也;人心说于惠泽,能以惠泽说人,是下应乎人也。”
③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这四句进一步发挥“欣悦”之道,说明“君子大人”若能欣然身先百姓以任劳、犯难,则百姓亦必欣然“忘劳”、“忘死”。《折中》引吕袓谦曰当适意时而说,与处安平时而说,皆未足为难。惟当劳苦患难而说,始见真说。圣人以此先之,故能使之任劳苦而不辞,赴患难而不畏也。”
④说之大,民劝矣哉:劝,勉也,此为“自我勉励”之意。这两句归结前文,极称“欣悦”的义理宏大。《诚斋易传》劝民与民自劝,相去远矣。是以圣人大之曰…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译文:《象传》说:两泽并连(交相浸润),象征“欣悦”;君子因此欣悦于良朋益友相互讲解道理、研习学业。

注释: ①丽泽,兑:丽,《王注》犹连也。”谓并连。此释《兑》卦上下兑均为泽之象。《程传》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
②君子以朋友讲习:讲习,指“学问”之道,即讲其所未明、习其所未熟。这是说明“君子”效法《兑》卦两泽相连互悦之象,乐于“朋友”相互“讲习”。《正义》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相说之盛,莫过于此也。”

说明: 《大象传》以“朋友讲习”引申“欣悦”的意义,正取“治学”为喻。《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似与此旨有合。俞琰曰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周易集说》)


初九,和兑,吉。

译文:初九,平和欣悦以待人,吉祥。

注释: ①和兑,吉:这是说明初九当“悦”之时,以阳居下,不系应于四,有广泛“和悦”待人之象;且以刚健为质,行为不邪,人所不疑,故“吉”。《王注》居兑之初,应不在一,无所党系,‘和兑’之谓也。说不在谄,履斯而行,未有见疑之者,吉其宜矣。”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译文:《象传》说:平和欣悦以待人的吉祥,说明初九行为端正而不为人所疑忌。

说明: 本爻居初之位,体禀阳刚,和悦端正,遂获吉祥。《折中》引蔡渊曰.•“爻位皆刚,不比于柔,得说之正,和而不流者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译文:九二,诚信欣悦以待人,吉祥,悔恨消亡。

注释: ①孚兑,吉,悔亡:此言九二当“悦”之时,以阳居阴,虽有“失位”之“悔”,但刚中有信,能孚诚欣悦待人,故“吉”而“悔亡”。《正义》:“九二说不失中,有信者也;说而有信,则吉从之,故曰‘孚兑,吉’也。然履失其位,有信而吉,乃得亡悔。”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译文:《象传》说诚信欣悦以待人而获吉祥”,说明九二志存信实。

注释: ①信志:犹言“其志信”,即“心存诚信”。《程传》心之所存为志,二刚实居中,孚信存于中也。”

说明: 九二之吉,在于“刚中”,是既欣悦待人,又中心信实之象。《折中》引龚焕曰己以孚信为说,人不得而妄说之,所以吉也。


六三,来兑,凶。

译文:六三,前来谋求欣悦,有凶险。

注释: ①来兑,凶:来,犹言“来求”。此谓六三居下兑之终,处位不正,与上无应,而来求合二、初两阳,以谋欣悦以此处“兑”,为邪佞之象,故“凶”。《王注》以阴柔之质,屨非其位,来求说者也;非正而求说,邪佞者也。”

说明: 六三之凶,在于阴居阳位,求悦心切。李鼎祚曰:“以阴居阳,故位不当;谄邪求悦,所以必凶。”(《集解》)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译文:《象传》说前来谋求欣悦而逢凶险”,说明六三居位不正当。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译文:九四,商度思量所欣悦之事而心中未曾宁静,能绝除谄佞者的邪疾则有喜庆。

注释: ①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商,商度思量;介,隔绝;疾,喻指六三谄邪之患。这两句说明九四阳刚失正,下比六三之佞,上承九五之尊,故商度其“悦”,中心未宁;若能隔绝六三之“疾”,介然严守其正,则有喜庆。《王注》商,商量裁制之谓也;介,隔也。”《本义》四上承九五之中正,而下比六三之柔邪,故不能决而商度所说,未能有定;然质本阳刚,故能介然守正,而疾恶柔邪也,如此,则有喜矣。”案,朱子此说解“疾”为“疾恶”,于义亦通。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译文:《象传》说:九四的喜兆,是因为有值得庆贺之象。

说明: 杨简认为:四以刚居柔,“近比六三谀佞之小人,心知其非,而实乐其柔媚。故商度所说,去取交战于胸中而未宁。圣人于是勉之曰:介然疾恶小人,则有喜”(《杨氏易传》)。此说可参考。


九五,孚于剥,有厉。

译文:九五,施诚信于消剥阳刚的阴柔小人(被其引诱而相悦),有危险。

注释: ①孚于剥,有厉:剥,消剥,即“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义,此喻上六为剥君子之小人。这两句说明九五虽阳刚中正,却比近上六之阴,为其引诱,而孚信小人,并与相悦,故“有厉”。《王注》比于上六,而与相得;处尊正之位,不悦信乎阳,而悦信乎阴,‘孚于剥’之义也。‘剥’之为义,小人道长之谓。”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译文:《象传》说:(九五竟然)“施诚信于消剥阳刚的阴柔小人(被其引诱而相悦)”,只可惜它所居的正当之位啊!

注释: ①位正当:这是以“正当”之位责备九五不该“孚于剥”。《正义》以正当之位,宜任(阮刻作“在”,据《校勘记》改)君子,而信小人,故以当位责之也。”

说明: 九五之“厉”,在于所悦不当。胡炳文曰说之感人,最为可惧,感之者将以剥之也,况为君者易狃于所说?故虽圣人,且畏巧言令色,况凡为君子者乎?”(《周易本义通释》)


上六,引兑。

译文:上六,引诱他人相与欣悦。

注释: ①引兑:弓I,引诱。此谓上六以阴居《兑》卦之终,为一卦欣悦之主,悦极不能自己,故有引诱五、四两阳以相悦之象。《本义》上六成说之主,以阴居说之极,引下二阳相与为说;而不能必其从也,故九五当戒,而此爻不言其吉凶。”案,《王注》训“引”为“引导”,谓上六“必见引,然后乃说”,可备一说。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译文:《象传》说:上六“引诱他人相与欣悦”,说明欣悦之道未能光大。

说明: 《折中》引毛璞曰所以为兑者,三与上也。三为内卦,故日‘来’;上为外卦,故曰‘引’。”


总论

“欣悦”,是人情所常有的事态:轻歌悦耳,美景悦目,无不如是。但《兑》卦所明“欣悦”之道,则强调以“刚中柔外”为悦,即刚为柔本、悦不失正。卦辞既称物情欣悦可致亨通,又云欣悦应当守持正固,正是揭明此旨。卦中六爻,两阴均以柔媚取悦,为被否定之象;四阳情状不一:初刚正和悦,最吉;二诚信而悦,“悔亡”亦吉;四商度抉择其悦,“有喜”;五居尊位而悦信于小人,则深戒以“危厉”。纵观全卦大旨,无非说明:阳刚不牵于阴柔,禀持正德,决绝邪谄,才能成“欣悦”之至美;反之,偏离正德,曲为欣悦,则不论是取悦于人,还是因人而悦,均将导致凶咎。可见《周易》所肯定的“欣悦”,是立足于鲜明的道德准则之上,张耒《出山诗》曰青山如君子,悦我非姿媚”,似与此理有合;而《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则#与本卦“欣悦”之义映照成趣。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