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卦

丰卦

[丰卦原文]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 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六二 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 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 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四 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 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 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 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 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 无人,三岁不见觌,凶。
象曰 丰其屋,天际祥也。窥其户阒其无 人,自藏也。

[丰卦详解]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译文:《丰》卦象征丰盈硕大:亨通,有德君王可以达到丰盈硕大的境界;不必忧虑,宜于像太阳位居中天一样保持充盈的光辉。

注释: ①丰:卦名,下离(ES)上震(E5),象征“丰大”。案广丰”字,含有丰大、丰硕、丰盛、丰满诸义,《说文》丰,豆之丰满者”,《释文》引郑玄曰:“丰之言腆,充满意也”,《正义》《彖》及《序卦》皆以‘大’训‘丰’也。然则丰者,多、大之名,盈、足之义。”
②亨,王假之:假,至也,犹言“达到”。这是说明物“丰”可以亨通;但致丰之道,必须有德者才能获得,故又以“王假之”为譬。《正义》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济r济”阮刻作“齐”,据《校勘记》改),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又曰假,至也。‘丰,亨’之道,王之所尚;非有王者之德,不能至之,故曰‘王假之’也。”
③勿忧,宜日中:日中,太阳正中,喻保持丰德。《正义》王能至于‘丰亨’,乃得无复忧虑,故曰‘勿忧’也;用夫‘丰亨’无忧之德,然后可以君临万国,遍照四方,如日中之时遍照天下,故曰‘宜日中’也。”

说明: 卦辞言“亨,王假之”,已明有德者获“丰”可“亨”;又言“勿恤,宜日中”,则诫以保“丰”之道。吴汝纶曰言王者履此‘丰亨’之运,有易衰之忧,惟宜以至明处之也。”(《易说》)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译文:《彖传》说丰”,意思是丰盈硕大;譬如道德光明而后施于行动,就能获丰盈硕大的成果。“有德君王可以达到丰盈硕大的境界”,说明王者崇尚宏大的美德;“不必忧虑,宜于像太阳正居中天一样保持充盈的光辉”,说明宜于让盛德之光遍照天下。太阳正居中天必将西斜,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天地大自然有盈满有亏虚,都伴随一定的时候更替着消亡与生息,又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注释: ①明以动,故丰:明,指下离;动,指上震。这是用上下象释卦名“丰”,谓以光明之德而动,必可致“丰”。《正义》此就二体释卦得名为‘丰’之意。动而不明,未能光大;资明以动,乃能致丰。”
②尚大也:此释卦辞“王假之”,说明王者致“丰”,是崇尚宏大之德。《王注》:“大者,王之所尚,故至之也。”案尚大”当指美德宏大,故下文“宜照天下”谓“德”施周普。
③宜照天下也:此释卦辞“勿忧,宜日中”。《正义》日中之时,遍照天下;王无忧虑,德乃光被,同于日中之盈。”④日中则昃:昃,阮刻作“吳”,据《校勘记》改。此句至终,广引天地、日月盛盈必亏的现象,发卦辞的言外之意,说明“丰”极必衰,不可过“中”。《正义》:“此孔子因‘丰’设戒。以上言王者以丰大之德照临天下,同于日中。然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过中则昃;月满则盈,过盈则食;天之寒暑往来,地之陵谷迁贸,盈则与时而息,虚则与时而消。天地日月尚不能久,况于人与鬼神而能长保其盈盛乎?勉令及时修德,仍戒居存虑亡也又,《本义》曰:“此又发明卦辞外意,言不可过中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译文:《象传》说:雷声和电光一起到来,象征(威明之德)“丰盈硕大”;君子因此效法雷的威震和电的光明审理讼狱、动用刑罚。

注释: ①雷电皆至,丰:释《丰》卦上震为雷、下离为电(火)之象。《正义》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倶至,威明备足,以为‘丰’也。”
②折狱致刑:致刑,犹言“动用刑罚”。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雷之威动以“折狱”、电之光明以“致刑”,则刑狱之事不违情实。《正义》断决狱讼须得虚实之情,致用刑罚必得轻重之中;若动而不明,则淫滥斯及。故君子象于此卦,而折狱致刑。”

说明: 本卦下离上震,《大象传》云“折狱致刑”;《噬嗑》卦下震上离,《大象传》谓“明罚饬法”:其象恰好颠倒。两者的差异,朱子释曰:“《噬嗑》明在上,动在下,是明得事理,先立这法在此,未有犯底人,留待异时而用,故云‘明罚饬法《丰》威在上,明在下,是用这法时,须是明见下情曲折方得,不然,威动于上,必有过错也,故云‘折狱致刑’。”(《朱子语类》)此说可资参考。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译文:

注释: ①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配主,相匹配之主,指九四;旬,《释文》均也”,“荀作‘均’”,犹言“均等”,指初四均为阳爻。这三句说明初九当丰之时,下处离明而上趋震动,与所遇“配主”阳德均等,相互光大,故“无咎”而“往有尚”。《王注》:“处《丰》之初,其配在四,以阳适阳,以明之动,能相光大者也。旬,均也。虽均无咎,往有尚也。初、四俱阳爻,故日‘均’也。”

初九,遇合相匹配之主,尽管两者阳德均等也不致咎害,前往必受尊尚。

译文:

说明: “旬”与“配主”之义,《易》家有不同说法,今举两例以备参考。(一)郑玄、虞翻训“旬”为“十日”。《折中》引胡瑗曰:“旬者,十日也,谓数之盈满也。言初与四其德相符,虽居盈满盛大之时,可以无咎。”(二)尚先生认为“配主”指六二,初与二阴阳相配,则“往有尚”;并谓“二五为卦主”,故二称“配主”、五称“夷主”(《尚氏学》)。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译文:《象传》说尽管两者阳德均等也不致咎害”,说明初九和九四要是阳德不均等必致竞争而有灾患。

注释: ①过旬灾也:过旬,即过均,犹言“不均等”。《正义》言势若不均,则相倾夺;既相倾夺,则争竞乃兴而相违背,灾咎至焉。”

说明: 胡炳文曰凡卦爻取刚柔相应,《丰》则取明动相资。”又曰初之刚与四之刚,同德而相遇,虽两阳之势均敌,往而从之,非特无咎,且有尚矣。”(《周易本义通释》)


六二,丰其都,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译文:

注释: ①丰其都,日中见斗,往得疑疾:都,音bCi,又音p6u,通“蔽”,犹言“障蔽”,《王注》都,覆、暖、障光明之物也。”焦循《补疏》《广雅》‘薆,蔽障也’,‘薆’与‘暧’通,以覆、暖、障三字解‘都’字,是以‘都’为‘蔽’之借也。”这三句说明六二当“丰”之时,以阴处阴,犹如丰大其障蔽以掩光明,又如日当中天却出现昏夜斗星;以此往见六五,必有被疑之患。《王注》处明动之时,不能自丰以光大之德,既处乎内,又以阴居阴,所丰在葫,幽而无睹者也,故曰‘丰其葫,日中见斗’也。日中者,明之盛也;斗见者,暗之极也:处盛明而丰其蒒,故曰‘日中见斗、不能自发,故往得疑疾。”
②有孚发若,吉:若,语气词。这是说明六二尽管不能自丰其光明之德,但因处中居正,若能发其诚信,必可摆脱昏暗,获得吉祥。《王注》广然履中当位,处暗不邪,有孚者也。若,辞也。有孚可以发其志,不困于暗,故获吉也。”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译文:《象传》说自我发挥诚信”,说明六二应当通过诚信来开拓丰大光明的志向。

注释: ①信以发志:发,同前句“发若”之“发”,这里涵有“开拓”之意。《正义》虽处幽暗而不为邪,是有信以发其丰大之志。”

说明: 《折中》引徐幾曰卦言‘宜日中’,以下体言之,则二为中;以一卦言之,则三、四为中。故二、三、四皆言‘日中’。刚生明,故初应四则为‘往有尚柔生暗,故二应五为‘往得疑疾’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①;折其右肱,无咎②。

译文:九三,丰大掩遮光明的幡幔,犹如太阳正当中天却出现小星;若能像折断右臂一样屈己慎守,则不致咎害。

注释: ①丰其沛,日中见沫:沛,通“旆’’,《释文》本或作旆,谓幡幔也”;沫,音响,通“昧”,《释文》云:郑玄作“昧'并引《子夏传》曰昧,星之小者”,王弼亦读为“眛”,以“微昧之明”解之,焦循《补疏》谓“盖用‘小星’之义耳”。这两句说明九三与上六相应,上为阴爻,所趋阴暗,故犹如丰大其幡幔以遮光明,又如日当正午而出现暮夜小星。《王注》沛,幡幔,所以御盛光也;沬,微昧之明也。应在上六,志在乎阴,虽愈乎以阴处阴,亦未足以免于暗也。所丰在沛,日中则见沬之谓也。”②折其右肱,无咎;这是诫勉九三之辞,说明九三所趋既为阴暗,则不可施其大用,故以折断右臂为喻,犹言屈己慎守,可免其咎。《正义》:“施于大事终不可用,假如折其右肱,自守而已,乃得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译文:《象传》说丰大幡幔以遮掩光明”,说明九三不可承担大事;“像折断其右臂一样屈己慎守”,说明九三终究不可施展才用。

说明: 《折中》曰《易》中所取者虽虚象,然必天地间有此实事,非凭虚造设也。‘日中见斗’,甚而至于‘见沬’,所取喻者固谓至昏伏于至明之中,然以实象求之,则如太阳食时是也。食限多,则大星见;食限甚,则小星亦见矣。所以然者,阴气蔽障之故。”此说可资参考。


九四,丰其都,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译文:九四,丰大掩挡光明的障蔽,犹如太阳正当中天却出现斗星;但能遇合阳德相平衡之主,吉祥。

注释: ①丰其葫,&中见斗:义见六二注。九四以阳居阴,故与六二阴爻之象相类。《王注》:“以阳居阴,‘丰其蒒’也。”
②遇其夷主,吉:夷,平也,与“均”义近,“夷主”指初九。《正义》夷,平也,四应在初,而同是阳爻,能相显发而得其吉,故曰‘遇其夷主,吉’也。言四之与初交相为‘主’者,若宾主之义也。若据初适四,则以四为主,故曰‘遇其配主自四之初,则以初为主,故曰‘遇其夷主’也。二阳体敌,两主均平,故初谓四为‘旬’,而四谓初为‘夷’也。”

《象》曰:“丰其都”,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译文:《象传》说丰大掩挡光明的障蔽”,说明九四居位不妥当;“犹如太阳正当中天却出现斗星”,说明此时幽暗而不见光亮;“遇合阳德相平衡之主”,说明九四可获吉祥宜于前行。

注释: ①“遇其夷主”,吉行也:《周易举正》谓“行”上脱“志”字,则这两句当作“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似可从。

说明: 郭雍日:“二之‘丰郁’、‘见斗’,以重阴而非正应也;而‘有孚发若,吉’者,中正也。四之‘丰都’、‘见斗’,非中正也;而‘遇其夷主,吉’者,应初之求而有遇也。”又曰二爻之义实相类,故其辞同,而皆终之以吉。”(《郭氏传家易说》)此说比较二、四爻义,可备参考。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译文:六五,召致天下章美之才以丰大光明,必获福庆和佳誉,吉祥。

注释: ①来章,有庆誉,吉:这是说明六五以阴居《丰》尊位,体虽阴柔而实含阳刚因素,故能召致天下章美之才,以丰大光明之德,遂“有庆誉”而吉祥。《本义》质虽柔暗,若能来致天下之明,则有庆誉而吉矣。盖因其柔暗,而设此以开之。”案,《王注》释“来章”曰广以阴之质,来适尊阳之位,能自光大章显其德。”于义亦通。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吉祥,说明必有福庆。

说明: 胡炳文曰三爻称‘日中’,皆有所蔽;六五不称‘日中’,盖宜日中,无蔽也。”(《周易本义通释》)《折中》指出五,君位也。彖辞所谓‘王假之’者,即此位,则五乃卦主也。卦义所重,在明以照天下;六五虽非明体,然下应六二为文明之主,而五有柔中之德,能资其章明以自助,则卦义所谓‘勿忧,宜日中’者,实与此爻义合。”两说并可参考。


上六,丰其屋,郁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译文:上六,丰大房屋,障蔽居室,对着门户窥视,寂静毫无人踪,时过三年仍不见露面,如此深藏自蔽必有凶险。

注释: ①丰其屋,都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窥,视也;阒,音qCi,寂静无声;觌,音d丨,见也。这几句说明上六以阴居《丰》之极,体柔昏暗,而“丰大其屋,障蔽其家”,有高处深藏之象;乃至“窥户无人”,三年不见其露面,犹如居“丰大”之世而自绝于人,故为凶兆。《程传》:“丰其屋,处太高也;都其家,居不明也。以阴柔居丰大,而在无位之地,乃高亢昏暗,自绝于人,人谁与之?故‘窥其户,阒其无人’也。至于三岁之久,而不知变,其凶宜矣。‘不觌’,谓尚不见人,盖不变也。六居卦终,有变之义,而不能迁,是其才不能也。”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译文:《象传》说丰大房屋”,说明上六居处穷高犹如飞翔在天际;“对着门户窥视,寂静毫无人踪”,说明上六自蔽深藏。

注释: ①天际翔:《程传》六处丰大之极,在上而自高,若飞翔于天际。”

说明: 《折中》引何楷曰处丰之极,亢然自高,丰大其居,以明得意;方且深居简出,距人于千里之外,岂知凶将及矣,能无惧乎?”


总论

《丰》卦说明事物“丰大”的道理。卦辞称扬物丰可致亨通,并强调指出善处“丰”时的两项准则:一是必须道德盛美,故称有德“君王”可以致“丰”;二是必须光明常照,故云太阳正中可以无忧。显然,本卦虽取名于“丰美硕大”,却深诫:求丰不易,保丰更难。卦中六爻,分别表明处丰得失善否的情状:初九微阳处下,慎行求丰“有尚”;六二阴处阴位,有蔽光明,须发挥“柔中”信德则可致丰获吉;九三居下离之终,过丰有损光明,当自折“右肱”才能“无咎”;九四阳居阴位,虽丰却掩去光明,宜与阳刚在下的初九相遇相辅则吉;六五阴居尊位,内含刚美,又能召致六二以丰大光明盛德,最得“庆誉”并获吉祥;上六高居卦终,丰极柔暗,深藏自绝于人以致有凶。综观六爻大旨,凡处上下卦之极者,并为过丰损德之象,故三、上两爻虽阴阳有应,或不免“折肱”,或终致凶险;凡在下守中者,均为谨慎修己以求丰保丰之象,故初、二、四、五诸爻虽阴阳不应,却多吉祥,而六五之吉尤为纯美。《折中》引熊良辅曰当丰大之时,以同德相辅为善,不取阴阳之应也。”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任一“丰大”情态总是暂时、相对的,终究要趋向亏损。《彖传》阐发《丰》卦的象外之旨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可见,作《易》者撰立此卦的宗旨,又在于警醒人们“丰”不忘丧,盈不忘亏,寓意颇为深切。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