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卦

渐卦

[渐卦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 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 俗。

初六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 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九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 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六四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 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 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 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渐卦详解]

渐:女归吉,利贞。

译文:《渐》卦象征渐进:譬如女子出嫁循礼渐行可获吉祥,利于守持正固。

注释: ①渐:卦名,下艮(《)上巽(=),象征“渐进”。《王注》:“渐者,渐进之卦也。”《正义》渐者,不速之名也。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也。”
②女归吉,利贞:归,女子出嫁之称。这是用古代女子出嫁须备礼渐进、利于守正为喻,说明物进宜渐之理。《正义》:“归,嫁也。女人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妇人之嫁,备礼乃动,故渐之所施,吉在女嫁。”又曰女归有渐,得礼之正,故曰‘利贞’也。”

说明: 《渐》卦辞拟取“女归”为象,《折中》引胡瑗曰广天下万事,莫不有渐。然于女子,尤须有渐。何则?女子处于闺门之内,必须男子之家问名、纳采、请期,以至于亲迎,其礼毕备,然后乃成其礼,而正夫妇之道。君子之人,处穷贱不可以干时邀君,急于求进;处于下位者,不可谄谀佞媚,以希高位:皆由渐而致之,乃获其吉也。”此说分析事物“渐进”之理,可资参考;但卦辞专以“女归”设喻,是从旧礼教的角度看待女子,宜加辨析批判。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译文:《彖传》说:渐渐向前行进,譬如女子出嫁循礼渐行可获吉祥。此时渐进而获得显要地位,说明前往必能建树功勋;渐进又能遵循正道,就可以端正邦国民心。事物能够渐居尊位,往往由于阳刚强健又有中和美德;只要静止不躁而又谦逊和顺,这样逐渐行动就不致困穷。

注释: ①渐之进:之,作动词,犹言“前行”。“渐之进”,《王注》之于进也。”即逐渐前行而进;这句既释卦名“渐”,又释卦辞“女归吉”之义。
②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这四句举九五爻为例。说明“渐进”而“得位”、“得正”,可以“建功”、“正邦”,释卦辞“利贞”之义。《正义》此就九五得位刚中,释‘利贞’也。言进而得于贵位,是往而有功也;以六二适九五,是进而以正,身既得正,可以正邦也。”
③其位,刚得中也:《渐》卦二至五诸爻均居正得位,此句特明前文称“位”专指九五。《正义》:“此卦爻皆得位。上言‘进得位’,嫌是兼二、三、四等,故特言‘刚得中’,以明‘得位’之(“之”阮刻作“言”,据《校勘记》改)言,唯是九五也。”
④止而巽,动不穷也:《渐》卦下艮为止,上巽和顺,犹如静止而和巽;以此而动,其进唯渐,故不致穷困。《正义》此就二体广明渐进之美也。止不为暴,巽能用谦,以斯适进,物无违拒,故能渐而动进,不有困穷也。”

说明: 《渐》卦《象传》谓“渐之进”,立足于“渐”字;《晋》卦《彖传》称“晋,进也”,主于“进长”:两者义旨不同。《折中》引毛璞曰《易》未有一义明两卦者。《晋》,进也;《渐》,亦进,何也?‘渐’非‘进’,以渐而进耳。”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译文:《象传》说:山上有树木(渐渐高大),象征“渐进”;君子因此逐渐积累贤德、改善风俗。

注释: ①山上有木,渐:释《渐》卦下艮为山,上巽为木之象。《折中》引杨氐曰地中生木,以时而升;山上有木,其进以渐。”案,杨说旨在区别《渐》、《升》两卦象义,《折中》曰地中生木,始生之木也;山上有木,高大之木也。凡木始生,枝条骤长,旦异而夕不同;及既高大,则自拱把而合抱,自捩手而干霄,必须逾年积岁:此《升》与《渐》之义所以异也。”
②居贤德善俗:居,积也;善,作动词,《释文》善俗,王肃本作‘善风俗’。”这是说明“君子”观《渐》卦之象,悟知积德、善俗亦须渐进之理。《折中》引冯当可曰:“居,积也。德以渐而积,俗以渐而善。”

说明: 《重定费氏学》引黄道周曰:“渐,序也:序贵,序齿,序贤,皆序也。圣人所以教弟也。《诗》云‘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夫知‘渐’之义者,庶乎可以善俗矣。”黄氏引《诗》(《小雅•角弓》)为说,揭明“竞进”的危害,反衬“渐进”的意义,颇宜参考。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译文:初六,大雁飞行渐进于水涯边(未获安宁);就像童稚小子遭逢危险,蒙受言语中伤,但能渐进不躁则免遭咎害。

注释: ①鸿渐于干:鸿,水鸟名,即大雁;干,水涯。此句取鸿鸟渐飞之象为喻,说明初六处《渐》始,柔弱卑下,上无应援,所进尚浅,未得其安。《正义》鸿,水鸟也;干,水涯也。渐进之道,自下升高,故取譬鸿飞自下而上也。初之始进,未得禄位,上无应援,体又穷下,若鸿之进于河之干,不得安宁也。”
②小子厉,有言,无咎:有言,指受言语中伤。初六位皁未安,故又取“小子”有危厉,及受人言语中伤为喻;但渐进不躁,虽遭“厉”、“有言’’,终获“无咎”。《正义》始进未得显位,易致陵辱,则是危于‘小子’,而被毁于谤言,故曰‘小子厉,有言小人之言,未伤君子之义,故曰‘无咎’也。”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童稚小子所遭逢的危险”,从初六渐进不躁的意义来看是没什么咎害。

注释: ①义无咎:《尚氏学》初勿用,故‘义无咎’。”

说明: 《渐》卦卦辞拟“女归”象,六爻则取“鸿”为喻,在义理上有何联系?李鼎祚以为鸿,随阳鸟,喻女从夫;卦明渐义,爻皆称焉。”(《集解》)《折中》引何楷曰:“六爻皆取鸿象,往来有时,先后有序,于‘渐’之义为切也;昏礼用雁,取不再偶,又于‘女归’之义为切也。”两论可资参考。若就“象征”的角度看,“女归”“鸿飞”之象虽不同,但“渐进”的意义则是完全一致的。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

译文:六二,大雁飞行渐进于磐石上,安享饮食和乐欢畅,吉祥。

注释: ①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磐,磐石,喻安稳之所;衍,音k6n,“衍衍”,和乐貌,《尔雅•释诂》“衍,乐也”。这是说明六二“渐进”得位,柔中应五;犹如“鸿”飞至磐石上,安然得食,故获吉祥。《王注》磐,山石之安者也。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

《象》曰饮食衍衍”,不素饱也。

译文:《象传》说安享饮食和乐欢畅”,说明六二尽心臣道而不是白白吃饭饱腹。

注释: ①不素饱:素,谓白、空,“素饱”犹《诗经.魏风•伐檀》“素餐”之义。这句说明六二“饮食衍衍”,是近承九三,远应九五,犹如租事君上而获禄养,非“素餐”者。《集解》引虞翻曰:“素,空也。承三应五,故‘不素饱’。”《纂疏》《诗•魏风》‘不素餐兮’《毛传》:‘素,空也’。‘素饱’犹‘素餐’也。二阴在中,能尽臣道,近承三,远应五,以阴辅阳,措国家于磐石之安,以功诏禄,故曰‘不素饱’也。”

说明: 孔颖达曰:“鸿是水鸟,非是集于山石陵陆之禽。而爻辞以此言‘鸿渐’者,‘渐’之为义,渐渐之于高,故取山石陵陆以应渐高之义,不复系水鸟也。”(《正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译文:九三,大雁飞行渐进于小山,宛如夫君远征一去不还,妻子失贞得孕生育无颜,有凶险;(若能禀正用刚,则)利于抵御强寇。

注释: ①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陆,较平的山顶,《尔雅•释地》“高平曰陆”,《释文》陆,高之顶也,马云‘山上高平曰陆’。”故此处“陆”当指山顶,若对上九云“陆”而言,则可指为“小山顶”。这几句说明九三处《渐》艮上,有鸿飞渐至山顶之象;但与四非应相比,阴阳投合,乐而忘还,犹如“夫征不复”,遂致其妇非夫得孕、无颜生育,故为凶兆。《王注》:“陆,高之顶也。进而之陆,与四相得,不能复反者也。‘夫征不复’,乐于邪配,则妇亦不能执贞矣;非夫而孕,故不育也。三本艮体,而弃乎群丑,与四相得,遂乃不返,至使‘妇孕不育’,见利忘义,贪进忘旧,凶之道也。”
②利御寇:这句是诫勉九三之辞,谓其若能慎用刚强,不为邪淫,则利于以刚御寇,可避“夫征不复,妇孕不育”之凶。《折中》引程敬承曰三以过刚之资,当渐进之时,惧其进而犯难也,故有戒辞焉。‘征’、‘孕’皆‘凶’,言不可进也;利在御寇,言可止也。”案,《集解》本“利”下有“用”字,《正义》亦有“用”字,与《象传》同,则有者是。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象传》说夫君远征一去不还”,说明九三远离其所匹配的群类;妻子失贞得孕生育无颜,说明违失夫妇相亲之道;“(若能禀正不邪,则)利于抵御强寇”,说明九三应当守正使夫妇和顺相保。

注释: ①离群丑:丑,类也,指初、二两阴。此句说明九三之“征”,是远离其类。
②顺相保:指九三不宜刚亢躁进,应当慎守正道,与其类和顺相保,则可免囚。《折中》引杨简曰三不中,有失道之象,故‘凼’;非正者足以害我,故曰‘寇’。虑三之失道,或亲于寇而不能御也,故教之‘御寇’,则我不失于正顺,而夫妇可以相保矣。”

说明: 九三居位虽正,但过刚不“中",躁进必失,故爻辞以“凶”设诫;并谓若能取柔济刚,守“渐”有道,必可化凶为吉。《折中》云惟能谨慎自守,使寇无所乘,则可以救其过刚之失而利。”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译文:六四,大雁飞行渐进于高树,或能寻得平柯栖止稳当,不致咎害。

注释: ①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桷,音jM,树木枝间的平柯,《说文》“桷,榱也,椽方曰桷”,《程传》“桷,横平之柯”。这三句说明六四居位柔正,上承五阳,渐进不躁,犹如鸿飞木杪,栖止平柯,故获“无咎”。《王注》:“鸟而之木,得其宜也;或得其桷,遇安栖也。虽乘于刚,志相得也。”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译文:《象传》说或能寻得平柯栖止稳当”,说明六四温顺而又和巽。

注释: ①顺以巽:《尚氐学》言顺承五、上二阳。”

说明: 马其昶曰鸿不木栖,之木而得桷,或可暂安,言能称物之宜也。”(《重定费氏学》)此可参考。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译文:九五,大雁飞行渐进于丘陵,(宛如夫君远出)妻子三年不怀身孕;(但夫妇必将会合)外物终究不能侵阻取胜,吉祥。

注释: ①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三岁,泛指多年。这几句说明九五居《渐》尊位^«鸿飞陵上;又以阳刚中正,下应六二,虽三、四阻隔,乃至六二多年“不孕”,但二五正应,终将会合,非外物所能侵阻取胜,故获吉祥。《王注》进得中位,而隔乎三、四,不得与其应合,故‘妇三岁不孕’也;各履正而居中,三、四不能久塞其途者也,不过三岁必得所愿矣。”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译文:《象传》说(夫妇必将会合)外物终究不能侵阻取胜,吉祥”,说明九五得遂应合六二的愿望。

说明: 二五两爻,为居正守中之象,因此并获“吉”占。《重定费氏学》引华学泉曰:“二不轻进,五不轻任,相须之久,相信之深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译文:上九,大雁飞行渐进于高山,羽毛可作洁美的仪饰,吉祥。

注释: 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陆,此处当指高山顶,比九三之“陆”为高,在“陵”之上。这三句说明上九“渐进”上位,远居卦极,不谋其功,高洁可法;犹鸿飞止于高山顶巅,其羽堪作仪饰,故为吉祥。《王注》■/‘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仪可贵也。故曰‘其羽可用为仪,吉’。”

说明: 本爻“陆”字与九三重,前人有不同的解说。今举两例以备参考:(一)《本义》承胡瑗、程颐说,指出“‘陆’当作‘逵’,谓‘云路’也”,并云作“逵”与“仪”字可叶韵。(二)《折中》以为“逵”、“仪”古韵非叶,谓‘陆’字乃‘阿’之误。阿,大陵也,进于‘陵’则‘阿’矣。‘仪’古读‘俄’,正与‘阿’叶。”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译文:《象传》说羽毛可作洁美的仪饰,吉祥”,说明上九的高洁志向不可淆乱。

说明: 胡炳文曰:“二居有用之位,有益于人之国家,非‘素饱’者;上在无位之地,亦足为人之仪表,而非无用者。二志不在温饱,上志卓然不可乱。士大夫出处,于此当有取焉。”(《周易本义通释》)此说阐发二、上两爻象旨,可备参考。


总论

《渐》卦,顾名思义,是阐明事物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道理。《孟子•公孙丑上》有一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赵岐注曰喻人之情,邀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也。”此义与“渐进”的哲学内涵正可对照。卦辞拟“女子出嫁”为象,意在“礼备”而后渐行,已见全卦大旨。六爻以鸿鸟飞行设喻,形象更为生动:沿初爻至上爻,鸿飞所历,为水涯、磐石、小山陆、山木、山陵、大山陆,由低渐高,由近渐远,秩然有序。各爻立义,均主于守正渐行,因此多“吉”、“无咎”之占。其中九三虽过刚有“凶”,但也勉其慎行“渐”道,化害为利。可见,本卦自始至终嘉美“渐进”的道理,乃至上九“位”穷而“用”无穷,所谓积渐大成,“仪型万方”,“贲一切也”(《尚氏学》)。《礼记•学记》叙古代的教学程序,谓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又曰“大学”之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按照顺序)”。显然,这种“教学理论”的创制者,是深知“学”宜循“渐”然后能成的规律。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