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卦

革卦

[革卦原文]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 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 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 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 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 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 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 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 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 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 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 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革卦详解]

革①: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革》卦象征变革:在亟须转变的“己日”推行变革并能取信于众,前景就至为亨通,利于守持正固,悔恨必将消亡。

注释: ①革:卦名,下离(彐)上兑(=),象征“变革”。《集解》引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正义》革者,改变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名‘革’也。”
②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己日,古代以“十干”纪日,“己”正当前五数与后五数之中而交转相变之时,故有“转变”的象征寓意;其后一数“庚”,则有“已变更”之义。卦辞取“己日”为象,说明面临当须“转变”之际果断推行变革,并能够心怀“孚信”,则天下也将以“信”应之;这样就可获“元亨”,利于守“正”,其“悔”必将消亡。朱震《汉上易传》日:“(己)当读作‘戊己’之‘己’,十日至‘庚’而更;更,革也。”顾炎武《日知录》承之,曰天地之化,过中则变。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故《易》所贵者中。十干则‘戊己’为中,至于‘己’则过中而将变之时矣,故受之以‘庚庚者,更也。天下之事当过中而将变之时,然后革而人信之矣。”案,“己”字,阮刻及诸本通作“巳”;《王注》以“即日不孚”训“已日乃孚”,则王弼读作已然”之“已”;《集解》引虞翻注,释“己日”曰离为日”,盖以“纳甲法”之“离纳己”为说,则虞氏读作“戊己”之“己”。今据虞氏本改(六二爻辞同)。

说明: “变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似当建立在两项基点上:一是适当其时,把握转机,故卦辞取“己日”象征“转变之机”;二是取信于人,推行正道,故卦辞又强调“乃孚”、“利贞”。前者是外在条件,后者是内在因素;内外相济,“革”道乃成,于是可获“元亨”、“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变革,譬如水火相长交互更革;又像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双方志趣不合终将生变,这就称为“变革”。在亟须转变的“己日”推行变革并能取信于众,于是变革过程天下就纷纷信服;凭着文明的美德使人心愉悦,守持正固使前景大为亨通,这样变革就稳妥得当,一切悔恨必将消亡。天地变革导致四季形成;商汤、周武变革桀、纣的王命,那是既顺从“天”的规律又应合百姓的愿望变革”之时的功效是多么宏大啊!

注释: ①水火相息:水,指上兑为泽;火,指下离为火;息,《集解》引虞翻曰:“长也。”此谓上下卦含水火相长、交互更革之象。《尚氏学》息,长也,言更代用事也。”案,“息”字,《释文》曰马云‘灭也李斐注《汉书》同,《说文》作‘熄’”,此训“息”作“熄灭”,即以水火相克为说,于义亦通。
②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二女,指下离为中女,上兑为少女。此又以上下卦有“二女”之象,谓两者同居、志向各异而终将生变(义与《睽》卦《彖传》“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相近,可参阅该卦译注)。此二句配合前文并释卦名“革”。《正义》中、少二女而成一卦,此虽形同而志革也。一男一女,乃相感应;二女虽复同居,其志终不相得,志不相得则变必生矣。”
③革而信之:此释卦辞“己日乃孚”,说明推行变革若能适合当变之机并取信于众,则天下人必将纷纷信从。
④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文明,指下离为火;说,即“悦”,指上兑为悦。此释卦辞“元亨,利贞,悔亡”,说明变革之时以“文明”之德使天下愉悦,并守持正固使前景至为亨通,则所革必当,其悔必亡。《正义》能思文明之德,以说于人,所以革命而为民所信也。”《折中》引胡炳文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必革而当,其悔乃亡。‘当’字即是‘贞’字,一有不贞,则有不信,有不通,皆不当者也。”
⑤汤武革命:指商汤灭夏桀,周武王灭殷纣。自前文“天地革”至末,广举“天地”、“四时”、“汤武”为说,极赞“变革”之时功效弘大。《正义》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温暑凉寒迭相变革,然后四时之序皆有成也。”“夏桀、殷纣,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计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变革,而独举汤武者,盖舜禹禅让,犹或因循;汤、武干戈,极其损益,故取相变甚者,以明人革也。”《尚氐学》四时相代实相革,期无或爽,信也;汤武革命,天人皆应,亦信也:不信则不能革,故时之所关甚大,此其义也。”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译文:《象传》说:水泽中有烈火,象征“变革”;君子因此撰制历法以辨明四季的更改。

注释: ①泽中有火,革:释《革》卦上兑为泽,下离为火之象。《集解》引崔憬曰火就燥,泽资湿,二物不相得,终宜易之,故曰‘泽中有火,革’也。”
②治历明时:这是说明“君子”观《革》卦之象悟知事物变革的道理,故撰制历法,以明四时之变。《王注》数历时会,存乎变也。”《程传》:“君子观变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

说明: “变革”的义理,所涉至广。《大象传》谓“治历明时”,则是就“天地变化”一端抒发其旨。朱熹曰治历明时,非谓历当改革;盖四时变革中,便有个治历明时底道理。”(《朱子语类》)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译文:初九,应该用黄牛的皮革牢固束缚住。

注释: ①巩用黄牛之革:巩,固也;黄,中之色,喻持中驯顺;牛之革,坚韧之物,喻守常不变。此谓初九以阳刚卑微处革之始,上无援助,未能应变,故以“黄牛之革”系缚喻必须固守常规,不可妄为。《王注》在革之始,革道未成,固夫常中,未能应变者也。此可以守成,不可以有为也。巩,固也;黄,中也;牛之革,坚仞不可变也。固之所用,常中坚仞,不肯变也。”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象传》说用黄牛的皮革牢固束缚”,说明初九不可有所作为,妄行变革。

说明: 本爻阳微位卑,力不胜革,时未可变,故须“巩用黄牛之革”,固守常制;此与《遁》六二身有所系,势不能遁,遂称“执之用黄牛之革”意义相近。《折中》引袭焕日《易》言‘黄牛之革’者二:《遁》之六二居中有应,欲遁而不可遁者也;《革》之初九,在下无应,当革而不可革者也。所指虽殊,而意实相类。”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译文:六二,在亟须转变的“己日”断然推行变革,往前进发必有吉祥,不致咎害。

注释: ①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此言六二处“革”之时,柔中得正,上应九五,又居下离之中,犹如时当“日中将昃”(《尚氐学》谓“二为曰中”),正值“己日”待变之际,故须断然奉行变革;以此有“征”,必能获“吉”而“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象传》说在亟须转变的‘己日’断然推行变革”,说明六二努力前行必获佳美之功。

说明: 本爻柔中有应,时值将变,必当配合“阳刚尊者”,努力革故除弊。故爻辞勉以“征吉”,“无咎”,《象传》称其“行有嘉”。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译文:九三,急于求进必生凶情,守持正固防备危险;变革既已初见成效更须多番俯就人心安定大局,处事要心存诚信。

注释: ①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贞厉,犹言“守正防危”(参阅《屯》九五译注);言,语气助词,赵汝楳《周易辑闻》曰革言,犹《诗》之‘驾言三,泛指多番;就,谓俯就。此言九三处《革》下卦之上,有“革”道初成之象(《重定费氐学》引李翱曰:“重卦之内至于三位,则有小成变革之理”),宜于审慎稳进,但三以阳居阳,刚亢躁行,故戒以“征凶,贞厉”;又谓此时的变革措施须以暂退求进,即“三就”于旧制,抚慰人心,安定大局,巩固成果,如此则能以“孚诚”取信于民,稳步推行改革。此亦《彖传》所云“革而当,其悔乃亡”之义。《集解》引崔憬曰:“夫安者,有其危也。故受命之君,虽诛元恶,未改其命者,以即行改命,习俗不安,故曰‘征凶’;犹以正自危,故曰‘贞厉’。是以武王克纣,不即行周命,乃反商政,一就也;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二就也;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三就也。故曰‘革言三就’。”案,崔憬释“贞厉”曰以正自危”,与“守正防危”义略同。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译文:《象传》说变革既已初见成效更须多番俯就人心安定大局”,说明九三此时又何必过急前行呢!

说明: 九三变革虽已初成,但物情未安,行事若稍有不慎,必将前功尽弃,危及大局。故爻辞特言此时尚有“凶”、“厉”,深寓戒意。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译文:九四,悔恨消亡,心存诚信以革除旧命,吉祥。

注释: ①悔亡,有孚改命,吉:改,犹言“革”,“改命”即“革除旧命”。此谓九四失位本有“悔”,但当“革”之时,处上卦“水火”更革之际,刚而能柔,正可推行变革,故“悔亡”;此时若能以孚诚之心革除旧命,必获吉祥。《本义》以阳居阴,故有悔;然卦已$中,水火之际,乃‘革’之时,而刚柔不偏,又‘革’之用也,是以‘悔亡’。然又必‘有孚’然后‘革’,乃可获‘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译文:《象传》说革除旧命可获吉祥”,说明九四畅行变革之志。

注释: ①信志:信,通“伸”。《尚氏学》改命则实行革命,故曰‘伸志’;言得行其志也,志行故‘吉’。”

说明: 九四处上体之下,“革”道即将大成,故以“有孚改命”为“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九五,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毫无疑问必能昭显精诚信实的美德。

注释: ①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占,有疑而问;“未占”犹言“不须置疑”。此谓九五当“革”之时,以阳刚中正高居尊位,犹如“大人”全面推行变革,势若猛虎奋威;此时“革”道昭著,故不须占问,九五的孚信之德自显光彩。《正义》九五居中处尊,以大人之德为革之主;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则是汤、武革命,广大应人,不劳占决,信德自著。故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也。”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说明九五的美德文采炳焕。

注释: ①其文炳:文,谓“文采”、“文章”,指“道德”言。《正义》‘其文炳’者,义取文章炳著也。”

说明: 九五以中正居尊,当其推行变革之时,既显其德,又见其威,天下无不信从。马融曰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集解》引)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上六,君子像斑豹一样助成变革,小人纷纷改变旧日倾向;此时若继续激进不止必有凶险,静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注释: ①君子豹变,小人革面:面,朝向;“革面”犹言“改变倾向”。此谓上六处《革》之终,“革”道大成,犹如斑豹一样协助“大人”变革,从而建树功勋;此时全局已定,故“小人”纷纷顺应,改变倾向。《正义》:“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虽不能同九五革命创制,如虎文之彪炳,然亦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重定费氏学》引项安世曰上六‘革’之效,4君子V小人’以臣、民言之也。面,向也,古者‘面’皆谓‘向’。”案,《正义》释“革面”曰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可备一说。
②征凶,居贞吉:此承前文之义而发,言上六既当变革成功、大局稳定之时,宜于静居持正,守成则吉;若不安守既有成果,再思变革,则过犹不及,必致凶险。《正义》革道巳成,宜安静守正。更有所征则凶,居而守正则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像斑豹一样助成变革”,说明上六的美德因大人的辉映蔚然成彩;“小人纷纷改变旧日倾向”,这是顺从君主的变革。

注释: ①其文蔚:蔚,文采映耀之状。此言上六助成变革的美德,因“大人”的辉映而蔚然成彩。《正义》明其不能大变,故文细(“细”阮刻作“炳”,据《校勘记》改)而相映蔚也。”

说明: 上六处“大人”变革已成之时,“豹变”之象,正见其助成变革有功。尚先生指出:“‘君子豹变’者,谓革命后佐命之勋,皆得封拜而有茅土,尊显富贵,易世成名,故曰‘豹变、”(《尚氏学》)


总论

朱熹说革,是更革之谓,到这里须尽翻转更变一番”,“须彻底从新铸造一番,非止补苴罅漏而已。”(《朱子语类》)此语揭示了《革》卦所谕“变革”意义的激烈性质。从卦辞的主旨分析,则是集中强调变革取得成功的两大要素:首先,要把握时机,犹如选择亟待转变的“己日”断然推行变革,必能顺畅;其次,要存诚守正,即推行变革者必须遵循正道,以孚诚之心取信于人。以此行革元亨”可致悔恨”皆消。《彖传》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正是用史例说明上述两义顺天”,则顺合当变之机;“应人”,则行正获人信从。六爻的喻象均围绕卦辞大义申发其旨,展示事物变革初期到末期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对变革规律的深刻认识:初九阳微位卑,时未可变须固守常制;六二柔中有应,其时将变当断然行革;九三变革小成,不可激进宜慎抚人心;九四以刚处柔,变局将著当力改旧命;九五阳刚中正,“虎变”创制而信德昭彰;上六助成革命,“豹变”立功要安守成果。显然,诸爻分别反映变革过程某一阶段的特征;初爻与上爻始于固守旧规、终于安保新制的义理,又表露出事物全面、彻底更革的“质变”情状。《周易》哲学立足于“变”,《革》卦则是论“变”的典型。尽管诸家《易》说多从政治变革的角度阐述卦旨,但其象征意义实可广为旁通。就文学现象而言,刘勰《文心雕龙》撰立“通变”一篇,论说文学发展的“参伍因革”之道,即与此卦理趣相通。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力扫齐梁积弊,推行旨在改革文风的“古文运动”,极力倡扬“惟陈言之务去”、“变浮靡为雅正”,更是“变革”哲理在文学理论上的体现。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