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
[夬卦原文]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 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 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初九 |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
象曰 | 不胜而往,咎也。 |
九二 | 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
象曰 | 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
九三 | 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 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
象曰 | 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
九四 |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
象曰 | 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
九五 |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
象曰 | 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
上六 | 无号,终有凶。 |
象曰 | 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
[夬卦详解]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译文:《夬》卦象征决断:可以在君王法庭上公布小人的罪恶予以制裁,并心怀诚信地号令众人戒备危险;此时应当颁告政令于城邑上下,不利于兴兵出师用武力强行制裁•,这样就利于,有所前往。
注释: ①夬:卦名,下乾上兑,象征“决断”。案,“夬”字之义,谓“决断”、“果决”,此处指“阳刚”对“阴柔”采取决断性的制裁。卦中五阳共决上六一阴,正含此象。《彖传》夬,决也,刚决柔也。”《正义》夬,决也。此阴消阳息之卦也,阳长至五,五阳共决一阴,故名为‘夬’也。”
②扬于王庭:扬,犹言宣布;王庭,《正义》百官所在之处”,指君王的法庭。此谓“君子”制裁“小人”应当光明正大地宣扬于“王庭”,以喻“刚决柔”之际“公正无私”的情状。《正义》以君子决小人,故可以显然发扬决断之事于王者之庭,示公正而无私隐也。”
③孚号有厉:号,号令。此承前句义,说明“君子”决“小人”之时,又须号令众人戒备危险。《程传》字,信之在中,诚意也;号者,命众之辞。君子之道虽长盛,而不敢忘戒备;故至诚以命众,使知尚有危道。虽以此之甚盛,决彼之甚衰,若易而无备,则有不虞之悔;是尚有危理,必有戒惧之心,则无患也。”
④告自邑,不利即戎:告自邑,犹言“颁告政令于邑”;即戎,谓兴兵出师。这两句进一步说明“刚决柔”是以“德”制裁,并非以武力取胜。《王注》以刚断制,告令可也。告自邑,谓行令于邑也。用刚即戎,尚力取胜也;尚力取胜,物所同疾也。”
⑤利有攸往:此句总结上文,指出处“夬”之时,利于“刚”不利于“柔”,故阳刚者若能循上述之道而行,必然利有所往。《王注》刚德愈长,柔邪愈消,故‘利有攸往’,道乃成也。”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彖传》说夬”,意思是决断,犹如阳刚君子果决制裁阴柔小人;于是能用刚健令人心悦诚服,通过果决气势导致众物协和。“可以在君王法庭上公布小人的罪恶予以制裁”,说明本卦一柔爻肆意乘凌于五刚爻之上;“心怀诚信地号令众人戒备危险”,说明让人们时时危惧戒备就能光大处“夬”之道;“此时应当颁告政令于城邑上下,不利于兴兵出师用武力强行制裁”,说明若滥用武力将使处“夬”之道困穷;“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盛长最终必能制胜阴柔。
注释: ①刚决柔:刚,指卦中五阳爻;柔,指上六一阴爻。此以六爻之象,说明“夬”之谓“决”,意指阳刚决阴柔,即“君子”决“小人”(参见卦辞译注)。
②健而说,决而和:健,指下乾;说,即“悦”,指上兑。这两句举上下象为说,谓“夬”之时,以刚健能决而令人悦服,并导致众物协和。此与前文“夬,决也,刚决柔也”并释卦名“夬”之义。《王注》健而说,则决而和矣。”《正义》乾健而兑说,健则能决,说则能和。”
③柔乘五刚也:柔,指上六;五刚,即卦中五阳。此句释卦辞“扬于王庭”,谓六爻有一阴乘凌五阳之象,犹如“小人”作恶,故须果决制裁于“王庭”。《王注》刚德齐长,一柔为逆,众所同诛而无忌者也,故可‘扬于王庭’。”
④其危乃光也:此释卦辞“孚号有厉”,谓此时当使人们长存危惧戒备之心,则君子处“夬”之道必能光大。《程传》尽诚信以命其众,而知有危惧,则君子之道乃无虞而光大也。”
⑤所尚乃穷也:此句释卦辞“告自邑,不利即戎”,谓若“即戎”,则是以“尚武”处“夬”,不是以德取胜,其道必穷。《正义》刚克之道,不可常行;若专用威猛,以此‘即戎’,则便为尚力取胜,即是‘决而不和’,其道穷矣。”
⑥刚长乃终也:此释卦辞“利有攸往”,指“夬”道成于刚德盛长,必以阳刚制胜阴柔告终。《王注》刚德愈长,柔邪愈消,故‘利有攸往’,道乃成也。”《正义》道成也,刚长柔消,‘夬’道乃成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象传》说:泽水化气升腾于天(决然降雨),象征“决断”;君子因此要果决施降恩泽于下民,若是居积德惠不施必被憎恶。
注释: ①泽上于天,夬:释《夬》卦上兑为泽,下乾为天之象。《集解》引陆绩曰:“水气上天,决降成雨,故曰‘夬’。”
②施禄及下,居德则忌:禄,《尚氏学》“谓恩泽”;居,积也,“居德”与“施禄”前后对文;忌,《说文》“憎恶也”。这是说明“君子”观《夬》“泽上于天”之象,悟知应当果决施降恩泽于下,不可积居不施,以至民怨。《来氏易注》言泽在于君,当施其泽,不可居其泽也;居泽,则乃人君之所深忌者。”
说明: 本卦取名为“夬”,意指“决断”,《彖传》举六爻“刚决柔”之象为释,正见“君子”果决制裁“小人”的旨趣。但《大象传》根据上下卦“泽上于天”之象,衍发“君子施禄及下”的义理,与“刚决柔”适为相反。来知德认为“孔子此二句,乃生于‘泽’字,非生于‘夬’字”(《来氐易注》);尚先生进一步指出“象辞每相反以取义,此亦其一也”(《尚氐学》),其论甚是。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译文:初九,强盛在足趾前端,冒进前往必不能取胜反而导致咎害。
注释: ①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此谓初九当“夬”之时,阳刚处下。犹如“壮于前趾”,为果决有余、审慎不足之象;以此躁进而往,又无上应,故必难取胜而终致咎患。《王注》居健之初,为决之始,宜审其策,以行其事;壮其前趾,往而不胜,宜其‘咎’也。”《正义》体健处下,徒欲果决壮健,前进其趾;以此而往,必不克胜,非决之谋,所以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象传》说:不能取胜而急于前往,是招致咎害之道。
说明: 初九“往不胜为咎”,也是戒人“慎始”的意思。《重定费氏学》引欧阳修曰圣人之用刚,常深戒于其初。”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译文:九二,时刻戒惕呼号,尽管深夜出现战事也能对付,不必忧虑。
注释: ①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号,呼号,发出警备之语;莫,音mCi,即“暮”字。此言九二以刚中之德处“夬”,既果决刚断又小心谨慎,故能时刻“惕号”,虽深夜“有戎”也有备无患,遂称“勿恤”。《本义》:“九二当决之时,刚而居柔,又得中道,故能忧惕号呼,以自戒备;而‘莫夜有戎’,亦可无患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象传》说出现战事也不必忧虑”,说明九二有得于居中慎行之道。
说明: 本爻辞断句,有不同说法。如《折中》指出有以‘惕号莫夜’为句,‘有戎勿恤’为句者。言‘莫夜’人所忽也,而犹‘惕号’,则所以警惧者素矣;‘有戎’人所畏也,而不之‘恤’,则所以持重者至矣。”此义亦通,可备一说。
九三,壮于颃,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译文:九三,强盛在脸部颧骨上,怒形于色必有凶险;君子应当刚毅果断独自前行(与小人周旋、待时决除),尽管遇到阴阳和合的雨并被沾湿身体,甚至受人嫌疑被人愠怒,但终究能制裁小人而不遭咎害。
注释: ①壮于烦,有凼:烦,音qik颧骨,《释文》颧也”,又引翟玄曰:“面颧,颊间骨也。”这两句说明九三处《夬》下卦之极,以刚居刚,与上六为应,果决过度而急于除之,故以“壮于烦”喻其“决小人”怒形于色;如此处“夬”,必失美善之道,遂深戒以“有因”。《本义》九三当决之时,以刚而过乎中,是欲决小人而刚壮见于面目也,如是则有凶道矣。”
②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夬夬,决而又决,犹言“刚毅果断”;独行,指三独往应上;遇雨,喻三、上阴阳相遇;若,语气词;濡,沾湿。这几句与前文相对,从正面说明“君子”处九三之时,并非怒形于.色,而是刚毅果决地“独行”往应上六,犹如暂与“小人”周旋、待时决除;这样尽管有“遇雨若濡”之嫌,乃至被人愠怒,但最终必能制裁“小人”故“无咎”。《本义》然在众阳之中,独与上六为应,若能果决其决,不系私爱,则虽合于上六,如‘独行遇雨’,至于‘若濡’,而为君子所‘愠’,然终必能决去小人而无所咎也。”《周易学说》引李士诊曰善除小人者,往往与之周旋,结其欢心,形似之间为同侪所不悦;要其心无他,事亦终无害也。”案,本爻辞“君子”至“无咎”一节的句读,《集解》引荀爽注,读作“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王注》、孔疏与此略同,义亦可通。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刚毅果断”,是说终究能裁制小人而无所咎害。
说明: 《朱子语类》曰:“君子之去小人,不必悻悻然见于面目;至于‘遇雨’而为所濡湿,虽为众阳所愠,然志在决阴,必能终去小人,故亦可得‘无咎’也。盖九三虽与上六为应,而以刚居刚有能决之象,故‘壮于烦’则‘有凶’,而和柔以去之乃‘无咎’。”此说可与上引《本义》文相参照,甚见本爻大旨。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译文:九四,臀部失去皮肤,行动趑趄难进;要是紧紧地牵系着羊(一样强健的阳刚尊者,)悔恨必将消亡,无奈听了此言不能信从。
注释: ①臀无肤,其行次且:次且,音ZTjO,古为双声连绵词,亦作“趑趄”,行止困难之状,《释文》引王肃曰:“趑趄,行止之碍也。”此谓九四以阳居阴,刚决不足,故当“夬”之时,犹如臀部“无肤”;又下凌三阳,以此而进,必多艰难,故曰“其行次且”。《王注》下(“下”阮刻作“不”,据汲古阁本改)刚而进,非己所据,必见侵伤,失其所安,故‘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②牵羊悔亡,闻言不信:牵,牵系附连;羊,强健刚劲之物,喻九五。这两句申发前文之义,说明九四虽刚决不足,但若上承九五之阳,犹如与强健的“羊”紧相系连,则可补其不足而“悔亡”;然而四以失正之刚,或至“闻言不信”、一意孤行,必致凶咎。《王注》羊者,抵狠难移之物,谓五也。五为《夬》主,非下所侵,若牵于五,则可得‘悔亡’而已;刚亢不能纳言,自任所处,‘闻言不信’,以斯而行,凶可知矣。”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象传》说行动越趄难进”,说明九四居位不妥当;“听了此言不能信从”,说明九四尽管听到却不能审明事理。
注释: ①聪不明:聪,犹言“听”,《正义》聪,听也”;明,犹言“审明其理”,《尚氏学》“不明,犹不审”。
说明: 九四以“刚决”不足之体,意欲强行,所谓力不胜任,其行必“次且”难进。《象传》云位不当”,《折中》曰借爻位以明四之未当事任,而欲‘次且’前进之非宜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译文:九五,像斩除柔脆的苋陆草一样刚毅果断地清除小人,居中行正则必无咎害。
注释: ①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苋,音xidm,觅陆,草名,《正义》引《子夏传》曰:“木根草茎,刚下柔上也”,《程传》:“今所谓‘马齿苋’是也,曝之难干,感阴气之多者也,而脆易折”,爻辞中借喻阴物,指上六。此言九五处“夬”之时,阳刚中正以居尊位,比近上六一阴,能像斩除“苋陆”一样轻易决除之;但五贵居“君位”,却须亲自制裁最为贴近的“小人”,足见其德未能光大,故当慎行中道,庶可“无咎”。《王注》苋陆,草之柔脆者也,决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为义,以刚决柔,以君子除小人者也。而五处尊位,最比小人,躬自决者也;以至尊而敌至贱,虽其克胜,未克多也;处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足光也。”
说明: 《重定费氏学》引姚配中曰《春秋传》云‘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五为阴所渰,故‘中未光’。刚长至上,决阴使尽,则所谓‘其危乃光’者也。”此说以除恶草喻“去小人”,发本爻之义,似甚可取。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译文:《象传》说居中行正必无咎害”,说明九五的中正之道尚未光大。
说明: 九五阳刚中正,“夬夬”明决,仅获“无咎”之占,盖因“最比小人”所致。张载曰阳近于阴,不能无累,故必正其行,然后免咎。”(《横渠易说》)
上六,无号,终有凶。
译文:上六,不必痛哭号眺,凶险终究难逃。
注释: ①无号,终有凶:号,号眺,放声痛哭。此谓上六以阴极居《夬》卦之终,为“小人”凌高作恶之象,被下五阳所共同决除,故无须号眺,终必有凶。《王注》处《夬》之极,小人在上,君子道长,众所共弃,故非号眺所能延也。”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译文:《象传》说不必痛哭号眺,凶险难ik”,说明上六高居在上的情势终究不能久长。
说明: 上六之“凶”,犹如“小人”凌驾“君子”之上,得势一时,但终被制裁,悲号莫及。杨万里引《诗经•王风•中谷有蒱》“啜其泣矣,何嗟及矣”两句,喻示上六“无号”(《诚斋易传》),与爻象 有合。
总论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叙林黛玉语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虽是一句家常谚语,却包含着事物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在关键时刻或存或亡、不可调和的哲理。《夬》卦立义于“果决”,正是从阴阳矛盾激化的角度,强调阳刚必须以“决断”性的气魄制裁阴柔,换言之,即“君子”应当清除“小人”,“正气”应当压倒“邪气”。卦辞的基本意义,是喻示君子“决”小人的三方面要领:一是公正无私,宜于在“王庭”上公开宣判“小人”的罪恶;二是谕人戒惕,即以孚诚之心号令众人戒备“小人”造成的危害;三是以德取胜,说明此时不利于滥用武力,而要通过颁告政令来宣扬美德、使人诚服。准此三端,则处“夬”必能“利有攸往”。就六爻之象分析,本卦一阴高居五阳之上,恰如“小人”得势、凌驾于“君子”,必被决除。显然,卦中阴阳爻的“力量”对比是十分悬殊的:以五阳之刚健盛长,制裁一阴之孤立困穷,足见阳胜阴败、正存邪亡是必然的结局。《彖传》指出刚长乃终”,即明此理。然而,阳刚虽处优势,却不可掉以轻心,故爻辞时时发出处“夬”艰难的诫意:初诫“不胜”而往必有“咎”,二诫时刻“惕号”,三诫刚壮过甚有“凶”,四诫刚决不足则“次且”难进,五诫居中慎行才能“无咎”。可见,尽管以“五阳”的强盛要彻底清除“一阴”,也非轻而易举;那么,当“阴”盛之时若欲对之制裁,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此中作《易》者所流露的“君子”戒防“小人”的用心,实甚深切。《折中》引徐幾曰以盛进之五刚,决衰退之一柔,其势若甚易。然而圣人不敢以‘易’而忽之。故于《夬》之一卦,丁宁深切,所以周防戒备者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