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卦

解卦

[解卦原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 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利西南,往得众也。无所往,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初六 无咎。
象曰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 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 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 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 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 又谁咎也!
九四 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 解而拇,未当位也。
六五 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 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 利。
象曰 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解卦详解]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译文:《解》卦象征舒解险难:利于西南众庶之地;没有危难就无须前往舒解,返回安居其所可获吉祥;出现危难要有所前往,及早前去可获吉祥。

注释: ①解:卦名,下坎(彐)上震(ES),象征“舒解”险难。《序卦传》解者,缓也”;《说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即分判、离析,引申为舒缓、散释;《正义》解者,险难解释,物情舒缓。”
②利西南:西南,象征“众庶”之地。此言舒解险难,利在施于众庶,使群情共获舒缓,故曰“利西南”。《王注》西南,众也;解难济险,利施于众。”
③无所往,其来复吉:这两句说明无危难之时无所前往,以“来复”安居、修治其内为吉。《正义》无难可往,则以来复为吉。”
④有攸往,夙吉:夙,早也,此处与“速”义通,焦循《周易补疏》凡事早则速,速、夙音义皆通。”这两句与前文“无所往,其来复吉”对举,说明出现危难之时,应有所前往,并以及早前去、迅速舒解为吉。《王注》有难而往,则以速为吉。”案,《正义》引褚氏日世有无事求功,故诫以无难宜静;亦有待败乃救,故诫以有难须速也。”此说从反面申明卦辞“来复吉”与“夙吉”的义理,甚为可取。

说明: 《说卦传》谓“坤”为“西南”之卦,“坤”又为“众”:故“西南”象征“众庶”。王弼曰“西南,众也”,义当本于此。又“西南”之象,自《坤》卦辞“西南得朋”发其端,《蹇》、《解》两卦又延申其义。试析三卦异同,《坤》之“得”在“西南”,《蹇》、《解》之“利”亦在“西南”,三者取象皆同,但寓旨各有所主:《坤》卦主于阴柔者当“顺行”、“居后”,《蹇》卦主于济蹇利在从平易入手,《解》卦主于舒解险难应当施于众庶。三卦用象同而旨趣异,各须具体辨析(参阅《蹇》卦辞“说明”)。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舒解险难,譬如置身险境而能奋动,奋动解脱就避免落入险陷,这就是舒解险难。“舒解险难之时,利于西南众庶之地”,说明前往解难,必将获得众人拥护;“没有危难就无须前往舒解,返回安居其所可获吉祥”,这样就能合宜适中;“出现危难要有所前往,及早前去可获吉祥”,说明前往解难必能建功。天地舒解于是雷雨兴起,雷雨兴起于是百果草木的种子都舒展萌芽,绽开外皮舒解”之时的功效是多么宏大啊!

注释: ①险以动,动而免乎险^险,指下卦坎为险;动,指上卦震为动。此以上下象释卦名“解”之义。《王注》广动乎脸外,故谓之‘免免险则解,故谓之‘解’。”
②往得众:此句释卦辞“利西南”之义;西南既为“众地”,则前往解难必得众人拥护,故“利”。《正义》往之西南,得施解于众,所以为利也
③得中:得适中之道,与《蹇》卦《彖传》“往得中”义同(参阅该文译注)。此句释卦辞“无所往,其来复吉”。《正义》:“无难可解,退守静默,得理之中。”
④往有功:此句释卦辞“有攸往,夙吉”。《正义》解难能速,则不失其几,故‘往有功’也。”
⑤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雷,指上卦震;雨,指下卦坎;甲,此处指植物种子的皮壳;坼,音chd,破裂,《说文》“裂也”,《尚氏学》:“言草木当春,得雷雨,胚胎迸裂,蓓蕾怒发,芽蘖潜滋而外甲坼也。”这两句又以上下卦有“雷雨”之象,广举“天地”、“草木”于春季“舒解”的情状,阐发《解》卦大义。《正义》此因震坎有雷雨之象,以广明‘解’义。天地解缓,雷雨乃作;雷雨既作,百果草木皆孚甲开坼,莫不解散也。”案,“坼”字,阮刻作“圻”,据《校勘记》改(《正义》文同)。
⑥解之时大矣哉:这是归结上文两句,叹美“舒解”之时的宏大功效。《集解》引王弼曰:“无所而不释也。难解之时,非治难时也,故不言‘用’也;体尽于解之名,无有幽隐,故不曰‘义’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译文:《象传》说:雷雨兴起(草木萌芽),象征“舒解”;君子因此赦免过失而宽宥罪恶。

注释: ①雷雨作,解:释《解》卦上震为雷,下坎为雨之象。此即《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之义,言万物当春,因雷雨而纷纷舒发生机,为“舒解”之象。《来氏易注》雷雨交作,天地以之解万物之屯。”
②赦过宥罪:宥,音y6u,宽宥。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解》象,以“赦过宥罪”体现开释、舒缓的“仁政”。《正义》‘赦’谓放免,‘过’谓误失;‘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说明: 胡炳文曰:“《解》上下体易,为《屯》。动乎险中为‘屯’,动而出乎险之外为‘解‘屯’像草穿地而未申,‘解’则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周易本义通释》)此说揭示《解》、《屯》两卦象旨相对之处,似有可取。


初六,无咎。

译文:初六,(险难初解)无所咎害。

注释: ①无咎:指初六当危难初解之时,以柔处下,上应九四,故“无咎”。《本义》难既解矣,以柔在下,上有正应,何咎之有?”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初六与九四刚柔互为交际相应,就舒解险难的道理看必然无所咎害。

注释: ①刚柔之际,义无咎也:刚,指九四;柔,指初六;际,交际,即相应;义,犹“理”。此释初六“无咎”的原因。《程传》初、四相应,是刚柔相际接也;刚柔相际,为得其宜。难既解而处之刚柔得宜,其义无咎也。”

说明: 本爻仅言“无咎”二字,全爻的喻义已包含在爻象之中o胡炳文曰:“《恒》九二‘悔亡’,《大壮》九二‘贞吉’,《解》初六‘无咎三爻之占只二字,其言甚简,象在爻中,不复言也。”(《周易本义通释》)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译文:九二,田猎时捕获好几只隐伏的狐狸,并获得黄色的箭矢(它象征刚直中和的美德);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注释: ①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狐,喻隐伏之患;黄矢,喻居中刚直。此谓九二当危难初解之后,上应六五之君,犹如担负清除隐患的重任,故以“田获三狐”为喻;又禀阳刚之质而居中,刚柔相济,故有“黄矢”似的美德;以此趋正长守,必能不负舒解险难、清除隐患的使命,故曰“贞吉”。《王注》狐者,隐伏之物也。刚中而应,为五所任;处于险中,知险之情:以斯解物,能获隐伏也。故曰‘田获三狐’也,黄,理中之称也;矢,直也。田而获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实。能全其正者也。故曰‘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也。”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译文:《象传》说:九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有得于居中不偏之道。

说明: 从爻位看,九二以阳居阴,有“失正”之象。但刚直处中,有“得黄矢”之美,遂能排除隐患,建树“田获三狐”之功,故爻辞称其“贞吉”。《象传》“得中道”一语,即指明此爻能够守“正”获“吉”的关键因素。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译文:六三,背负重物而身乘大车,必招致强寇前来夺取;守持正固以防憾惜。

注释: ①负且乘,致寇至;贞吝:此谓六三处“解”之时,阴柔失正,乘凌九二阳刚之上而攀附于九四,犹如“小人”窃据高位,故以负重而乘车,招致强寇来夺为喻,明其居于非份之位,不能长久;但爻辞又发规劝“小人”改邪向善之意,故特诫其趋正自守、以防憾惜。《王注》处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于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负四,以容其身(“身”阮刻作“为”,据《校勘记》改);寇之来也,自己所致。”

说明: 《系辞上传》引孔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者也,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此说阐释本爻寓意至为明畅;而“上慢下暴”之论,则揭示出“小人”窃据高位的根源是“上”者任人轻忽不慎,深得爻辞的言外之意。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译文:《象传》说:六三“背负重物而身乘大车”,是说其行为也太可丑恶了;由于自身无德窃位而招致兵戎之难,又该归咎于谁呢?

说明: 本爻的大旨是:当危难舒解之后,局势固已安稳,但隐伏之患必然还存在,而“小人窃位”则是最为可忧的隐患。故《象传》指出,此患将能导致“兵戎”之灾,即申述爻辞“致寇至”的涵义。《折中》引雷思曰负且乘,小人自以为荣,而君子所耻,故‘可丑’也。寇小则为‘盗’,大则为‘戎任使非人,则变‘解’而‘蹇’,天下起戎矣。”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译文:九四,像舒解你大脚姆趾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附,然后友朋就能前来以诚信之心相应。

注释: ①解而拇,朋至斯孚:而,《正义》“汝也”,指九四;拇,《释文》引陆绩曰‘‘足大趾也”;朋,指初六;斯,介词,《经传释词》“犹‘乃’”。这两句说明九四阳居阴位,下比六三,为之所附,犹如足趾生患,妨碍其与初六相应;故须“解”其“拇”,然后可致初六“朋”来,阴阳相“孚”之德乃见。《王注》:“失位不正而比于三,故三得附之,为其拇也;三为之拇,则失初之应,故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矣。”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译文:《象传》说像舒解你大脚姆趾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附”,说明九四居位尚未妥当。

说明: 二、四两爻皆有“王臣”之象,而居位均未正。九二能“获三狐”,赖其“中”德;九四被“小人”纠附,一方面由于居位“未当”,另一方面又因其“不中”之故。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译文:六五,君子能够舒解险难,吉祥,甚至能用诚信之德感化小人。

注释: ①君子维有解,吉:维,语气助词。此言六五柔中居尊,下应九二,为能舒解危难的“君子”形象,故获吉祥。《王注》:“居尊履中,而应乎刚,可以有解而获吉矣。”
②有孚于小人:此句申发前文之义,说明六五不但能解难,又能以孚信之德感化“小人”,使之诚服无怨。《王注》以君子之道解难释险,小人虽间,犹知服之而无怨矣。故曰‘有孚于小人’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能够舒解险难,小人必将畏服退缩。

说明: 六五以“柔中”之德舒解危难,故能以诚信感化“小人”。此即转化邪恶者向善,排除隐患之义。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译文:上六,王公发箭射击据于高城之上的恶隼,一举射获,无所不利。

注释: ①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隼,音sdn,恶鸟,《正义》贪残之鸟,鹯鹞(音zh6ny60)之属”,此处喻六三;墉,《释文》引马融曰城也Z这三句说明上六处《解》之终,居震动之极,为舒解危难的“王公”之象;而六三“小人窃位”,犹如恶隼盘踞“高墉之上”,上六能“射”而“获之”,排除患害,故“无不利”。《王注》:“初为四应,二为五应。三不应上,失位负乘,处下体之上,故曰‘高墉‘墉’非隼之所处,‘高’非三之所履。上六居动之上,为‘解’之极,将解荒悖而除秽乱者也,故用射之;极而(“而”阮刻作“则”,据《校勘记》改)后动,成而后举,故必获之而无不利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译文:《象传》说王公发箭射击据于高城之上的恶隼”,说明上六是在舒解悖逆者造成的险难。

注释: ①悖:犹言“悖逆者”,指六三。《正义》悖,逆也;六三失位负乘,不应于上,是悖逆之人也。”

说明: 《系辞下传》引孔子语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此说一方面表明上六“射隼”,正当其时,故“无不利”;另一方面又揭示上六处“解”之极,危难虽已舒解,但新患或将又萌,故当预藏“成器”,随时警惕,不可因一时之“解”,而忘他日之“蹇”。


总论

《解》卦说明“舒解”险难的道理。卦辞先言解难利在施于“西南”众庶之地,强调其目的是使群情共获舒缓。然后分两层揭示解难的基本原则:无难,以“来复”安居为吉;有难,以早去速解为吉。朱熹指出:“若无所往,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若尚有所往,宜早往早复,不可久烦扰也。”(《本义》)可见,《解》卦的宗旨是要通过排患解难,追求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六爻的喻义,侧重于展示“解难”过程的具体情状,反复申言清除“小人”、排解“内患”的重要意义。陈梦雷认为:“六爻之义,主于去小人。六三一阴为小人非据、以致天下之兵者,诸爻皆欲去之:二之获狐,获三也;四之解拇,解三也;上之射隼,射三也;五之有孚,亦退三也。唯初六才柔位卑,不任解难而在解时,无咎而已。”(《周易浅述》)显然,全卦之“难”集于六三,以致群起而“解”之。视三以阴居内卦坎险之上,实喻“内部隐患”。那么,本卦所示“舒解”之时的主要矛盾,亦即危害安宁环境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在“内”、在“隐”了。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