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卦

晋卦

[晋卦原文]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 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 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 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 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 众允,悔亡。
象曰 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 晋如鼫鼠,贞厉。
象曰 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 悔亡,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 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 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 咎。贞吝。
象曰 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晋卦详解]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译文:《晋》卦象征进长:尊贵的公侯蒙受天子赏赐众多车马,一天之内荣获二次接见

注释: ①晋:卦名,下坤(SE)上离(S),象征“晋长”。《正义》晋之为义,进长之名;此卦明臣之升进,故谓之‘晋’。”
②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释文》“美之名也”,犹言“尊贵”;锡,通“賜”;马,此处兼言“车马”;蕃庶,谓众多;三接,即多次接见。这两句拟公侯获天子赏賜、宠信之象,喻示事物“晋长”时的情状。《正义》:“康者,美之名也;侯,谓升进之臣也。臣既柔进,天子美之,賜以车马蕃多而众庶,故曰‘康侯用锡马蕃庶’也。‘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说明: 近人顾颉刚考《周易》卦爻辞中含有商、周史实。指出此卦“康侯”即西周武王之弟卫康叔。并认为,《大壮》“丧羊于易”、《旅》“丧牛于易”,指商先祖王亥丧牛羊于有易国之事;《既济》“高宗伐鬼方”、《未济》“用伐鬼方”,指殷高宗征伐鬼方部落之事;《泰》、《归妹》“帝乙归妹”,指殷帝乙嫁女于文王之事;《明夷》 “箕子之明夷”,指殷末仁人箕子之事等(见顾著《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载《燕京学报》第六期,又载《古史辨》第三册h其说引据较多资料,可备参考。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译文:《彖传》说晋”,意思是进长,就像光明出现在地面。譬如下者顺从而又附丽于上者的宏大光明,以柔顺之道进长乃至向上直行,所以就能“像尊贵的公侯一样蒙受天子赏賜众多车马,一天之内荣获三次接见”。

注释: ①明出地上:明,指上离为火、为日;地,指下坤为地。此以上下卦有“光明出现地面”之象,合前文并释卦名“晋”之义。《正义》离上坤下,故言‘明出地上’;明既出地,渐就进长,所以为‘晋’。”
②顺而丽乎大明:顺指下坤为“顺”;丽乎大明,指上离既有“附丽”之义,又具“大明”之象。此句以上下卦象喻“臣”顺从、附丽于“明君”,必得“晋长”。《正义》坤,顺J也;离,丽也,又为明。坤能顺从而著于大明。”《集解》引崔憬日坤,臣道也;日,君德也。臣以功进,君以恩接,是以‘顺而丽乎大明’。”
③柔进而上行:柔,指六五。此句以卦中六五上进而居尊位,合前文“顺而丽乎大明”并释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正义》六五以柔而进,上行贵位,顺而著明,臣之美道也。”《集解》引崔憬日虽以卦名‘晋’,而五爻为主,故言‘柔进而上行’也。”

说明: 《周易》中有《晋》、《升》、《渐》三卦,分别象征“晋长”、“上升”、“渐进”。三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含有“进”的意思,但卦旨却不同(参见《升》、《渐》两卦译注)。《折中》对三卦的卦象、名义作了简明的辨析曰:“《晋》如日之方出,其义最优;《升》如木之方生,其义次之;《渐》如木之既生,而以渐高大,其义又次之。观其《彖辞》皆可见矣。”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译文:《象传》说:光明出现在地面,象征“进长”;君子因此自我昭著光辉的美德。

注释: ①明出地上,晋:释《晋》卦上离为明、下坤为地之象,与《彖传》释卦名之义同。《纂疏》日出于地,进于天以照地,故曰‘明出地上’。”
②自昭明德:昭,明也,作动词,犹言“昭著”;明德,即“光辉的道德”。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晋》象,不断自我修养,昭著美德。《程传》君子观明出地上而益明盛之象,而以自昭其明德。去蔽致知,昭明德于己也。”

说明: 《礼记•大学》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之事,其结语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古人强调的“明明德”,不分“天子”、“庶人”,均当力行。而《晋》卦之义主于“臣道”,故《大象传》所谓“自昭明德”,也偏重于“人臣”在“晋长”过程中的自我修养。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译文:初六,进长之初就受摧折抑退,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不能见信于人,暂且宽裕待时则无咎害。

注释: ①晋如摧如,贞吉:如,语气助词;摧,摧折抑退。此谓初六处“晋”之始,阴柔在下,前临重阴为“敌”,有将进即受摧折之象;此时当以“正”自守,静俟九四之应则有“吉祥”。《尚氏学》初阴,二、三亦阴,得敌,故进而见摧;有应,故贞吉。”
②罔孚,裕无咎:罔孚,犹言“不见信于人”,《重定费氏学》孚有在己之孚,有交际之孚”,此即所谓“交际之孚”;裕,宽裕缓进。这两句再申前文之义,说明初六既遇前阴阻隔,始“晋”受“摧”,则一时难以孚信于众,故当宽裕待时,终必消难应四而获“无咎”。《尚氏学》初虽应四,以为二、三所隔,应之甚难,故日‘罔孚’;裕,缓也,言初与四终为正应,缓以俟之,则‘无咎’也。”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译文:《象传》说进长之初就受摧折抑退”,说明初六应当独自践行正道;“暂且宽裕待时则无咎害”,说明初六目前尚未受到任命。

注释: ①未受命:《尚氐学》言初居勿用之位,尚未膺官守之命也。”

说明: 《折中》引王安石曰初六以柔进,君子也,度礼义以进退者也。常人不见孚,则或急于进以求有为,或急于退则怼上之不知。孔子曰‘我待贾者也’,此‘罔孚’而裕于进也;孟子久于齐,此‘罔孚’而裕于退者也。”此引孔、孟之事为说,于本爻义理有合。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译文:六二,进长之际满面愁容,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将要承受宏大的福泽,是来自尊贵的王母。

注释: ①晋如愁如,贞吉:愁,《释文》引郑玄曰变色貌”,即忧愁。此谓六二处《晋》下卦之中,居两阴之间,上无应援,“晋”途坎坷,故有“愁如”之象;但柔顺中正,不躁于进故获“贞吉”。《程传》六二在下,上无应援,以中正柔和之德,非强于进者也。故于进为可忧愁,谓其进之难也;然守其贞正,则当得吉。”
②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介,大也;于其,犹言"由其”;王母,即袓母,喻六五。这两句发前文“贞吉”之义,说明六二与六五虽非阴阳正应,但五高居尊位,与二同质而倶有“中德”,犹二之“王母”,故终降“介福”于二。《程传》王母,袓母也,谓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二以中正之道自守,虽上无应援,不能自进,然其中正之德久而必彰,上之人自当求之”,“加之宠禄,‘受介福于王母’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译文:《象传》说将要承受宏大的福泽”,是由于六二居中守正。

说明: “王母”之义,似当从《程传》说,喻“阴之至尊者”,指六五;就“臣道”言,亦犹“臣之至尊者”,与卦辞“康侯”之象相近。但《易》家有不同意见,如:(一)《王注》以为指六二“处内而成德”;(二)《尚氏学》也认为指六二,谓“下坤为母”、“伏乾为王”,故称“王母”。此两说并可参考。


六三,众允,悔亡。

译文:六三,获得众人信允,悔恨消亡。

注释: ①众允,悔亡:允,《集解》引虞翻曰:“信也。”此谓六三阴居下卦之上,失位有“悔”;但与下二阴均有上进之志,为其所信而并进,故得“悔亡”。《本义》三不中正,宜有悔者;以其与下二阴皆欲上进,是以为众所信而‘悔亡’也。”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译文:《象传》说:六三“获得众人信允”的志向,是向上行进。

说明: 六三居下卦高位,必须先取信于“众",扎稳根基,才能遂志“上行”,获信于“君”。《折中》引吴曰慎曰初‘罔孚’,未信也;三‘众允’,见信也。信于下,斯信于上。故弗信乎友,弗获于上矣。”


九四,晋如鼦鼠,贞厉。

译文:九四,进长之时象身无专技的鼦鼠,守持正固以防危险。

注释: ①晋如鼯鼠:鼯(音shD鼠,即“梧鼠”,亦称“五技鼠”(《释文》引《子夏传》作“硕鼠”,《尚氏学》谓“音同通用”),《正义》蔡邕《劝学篇》云‘鼦鼠五能,不成一伎术’(“术”,阮刻作“王”,据《校勘记》改)。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句用“鼦鼠”比喻九四处《晋》上卦之下,失正不中,为身无专技、贪而畏人之象;以此“晋长”,其道必危。《本义>:“不中不正,以窃高位,贪而畏人,盖危道也,故为‘鼦鼠’之象。”②贞厉:此句承前文而发,谓九四虽失正以“晋”有危,但能比五应初,阳刚谦处阴位,故又诫勉其趋“正”自守、以防危厉。

《象》曰:“鼦鼠贞厉”,位不当也。

译文:《象传》说象身无专技的鼦鼠,守持正固以防危险”,说明九四居位不适当。

说明: “晋”之道主于柔顺,九四以阳刚失正,故有危属。项安世曰:“三虽不正,以其能顺故得信(伸)其志而上行;四虽已进乎上,以其失柔顺之道,故如鼦鼠之穷而不得遂。”(《周易玩辞》)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译文:六五,悔恨消亡,不须忧虑得失;前往必获吉祥,无所不利。

注释: ①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恤,忧虑。此谓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有“悔”,但居处尊高,禀受“离明”之德,委任得人,下者顺从,其“悔”遂“亡”;且诸事得失责之于人,己可“勿恤”,故“往”必获“吉”,无所不利。《正义》居不当位,悔也;柔得尊位,阴为明主,能不自用其明,以事委任于下,故得‘悔亡’。既以事任下,委物责成,失之与得,不须忧恤,故曰‘失得勿恤’也。能用此道,所往皆吉而无不利,故曰‘往吉,无不利’也。”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译文:《象传》说处事不须忧虑得失”,说明六五前往必有福庆。

说明: “失得勿恤”之义,诸家说法有异。兹举两例以备参考。(一)朱熹释为“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本义》),谓六五不计较自身得失。(二)《释文》引孟喜、马融、郑玄、虞翻、王肃本“失”作“矢”;今考《帛书周易》亦作“矢”,与各本合。尚先生从“矢”立说,以为“矢得勿恤”指六五“得矢为用,故勿恤”,犹《噬嗑》九四“得金矢”之例(《尚氐学》)。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译文:上九,进长至极,宛如高居兽角尖端,宜于征伐邑国以

注释: ①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角,兽角,喻上九进长至极;维,语气词;用,助词,犹“宜”。此谓上九处《晋》之终,犹如进长至角,有“晋”极则反、光明将损之虞;故不可端居无为,宜于“伐邑”立功,以尽其职,则虽“厉”可“吉”,并获“无咎”。《王注》处进之极,过明之中,明将夷焉。已在乎角,而犹进之,非亢如何?失夫道化无为之事,必须攻伐然后服邑。危乃得吉,吉乃无咎。”
②贞吝:此句又言上九以“伐邑”免“咎”,毕竟有用“武”之憾,未能“全吉”,故再诫其趋正自守,以防“憾惜”。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译文:《象传》说宜于征伐邑国以建功”,是说明上九的“晋长”之道未曾光大。

注释: ①道未光^《尚氏学》:“离为光明,至上光将熄矣。夫王道大光,则无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说明: “晋”极必反,犹如“明出地上”,盛极则衰。上九“晋长”至“角”,靠“伐邑”免“咎”,可见光明之“德”正临“式微”:于是既不能似六五行“无为”之道,不忧得失;又不能似六三获众信允,顺畅“上行”。王弼所谓“明将夷焉”,深得爻旨。


总论

《晋》卦揭示事物“进长”的途径。从“人事”角度分析,就是郭雍所说的以人臣之进,独备一卦之义《郭氏传家易说》)卦辞取“康侯”受赐为喻,已经表露此旨。《彖传》进一步指出“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以“柔”、“顺”两字,点明“进长”的要旨。视卦中诸爻,四阴爻为处“晋”有道之象,初虽受挫折、宽裕待进,二虽有愁绪、守正获福,三见信于众“悔亡”,五不忧得失有“吉”:此均由于柔顺使“晋”途畅通,尤以六五居尊、最为佳美,与卦辞“康侯”的喻象相应。两阳爻则为处“晋”不当之象,九四失正不中,“晋”必有危;上九“晋”极刚亢,难免致“吝”:此皆因有失柔顺使“晋”途阻碍。诚然,《晋》卦极力肯定的“柔顺”,又必须以“光明道德”为重要前提,即下者要附着于“明”求进,上者更须向“明”施治。卦象下顺上明,六五尊居“离明”之中:是这一要点的明显体现。因此,“柔顺”是求“晋”的手段,“光明”是获“晋”的方向:两者结合,则是《晋》卦大义所在。《大象传》称“君子以自昭明德”,正是强调充实、丰富“光明”的素质。否则,离开这一条件独言“柔顺”,必将导致“君昏臣佞”、天下“明夷”的境况。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