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卦

离卦

[离卦原文]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 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 履错之敬, 以辟咎也。
六二 黄离,元吉。
象曰 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 之嗟,凶。
象曰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 如。
象曰 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 六五之吉,丽王公也。
上九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 丑,无咎。
象曰 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离卦详解]

离①:利贞,亨②;畜牝牛吉③。

译文:《离》卦象征附丽:利于守持正固,亨通;畜养母牛可获吉祥。

注释: ①离:卦名,下卦上卦皆离(E5),象征“附丽”。《释文》离,丽也;丽,着也,八纯卦,象日,象火。”②利贞,亨:此谓事物有所附丽之时,利于守正,而后可致亨通;本卦以阴柔为主,故辞意又含“以柔为正”之旨。《王注》《离》之为卦,以柔为正,故必贞而后乃亨,故曰‘利贞,亨也’。” ③畜牝牛吉:此句专明“附丽”当取柔顺,才能获“吉”,故以“畜牝牛”为喻。《王注》柔处于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强而内顺,牛之善也。《离》之为体,以柔顺为主者也,故不可以畜刚猛之物,而吉于畜牝牛也。”

说明:


《彖》曰:离,丽也①;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②;柔丽乎中正③,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彖传》说离”,意思是附丽;譬如太阳月亮附丽在天上,百谷草木附丽在地上。光明重叠而又附丽于正道,就能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盛;柔顺者附丽在适中方正之处,于是前景亨通,所以畜养母牛可获吉祥。

注释: ①离,丽也:此与下两句“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并释卦名“离”之义。《王注》丽,犹着也,各得所着之宜。”②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重明,指上下卦均离,犹两明相重。此谓上下象含有“重明”附离于正道可以“化成天下”之义。《正义》重明,谓上下俱离;丽乎正也者,谓两阴在内。既有重明之德,又附于正道,所以化成天下也。” ③柔丽乎中正:柔,指二、五两爻。此以六二、六五柔顺居中处正,合前两句并释卦辞“利贞,亨,畜牝牛吉”。《王注》柔着于中正,乃得通也;柔通之吉,极于畜牝牛,不能及刚猛也。”《正义》六五、六二之柔,皆丽于中;中则不偏,故云‘中正’。”案,六五虽“中”,却居阳位,本失其正,《正义》解曰虽非阴阳之正,乃是事理之正,故总云‘丽于正’也。”此说可备参考。

说明:


《象》曰:明两作,离①;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②。

译文:《象传》说:光明接连升起(悬附高空),象征“附丽”;大人因此连续不断地用光明照临天下四方。

注释: ①明两作,离:两,犹言“接连”;作,起也。此释《离》卦上下“离”均为“明”之象。《正义》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②以继明照于四方:这是说明“大人”效法《离》卦光明连继之象,绵延不断地用“明德”照临天下。《正义》继续其明,乃照于四方;若明不继续,则不得久为照临。”

说明: 孔颖达指出八纯之卦,论象不同,各因卦体、事义,随文而发。《乾》、《坤》不论上下之体,直总云‘天行健’、‘地势坤’,以天地之大,故总称上下二体也。雷是连续之至,水为流注不已,义皆取连续相因,故《震》云‘港雷’,《坎》云‘斿至’也。风是摇动相随之物,故云‘随风,巽’也。山、泽,各自为体,非相入之物,故云‘兼山,艮’、‘丽泽,兑’,是两物各行也。今‘明’之为体,前后各照,故云‘明两作,离’。是积聚两明,乃作于‘离若一明暂绝,其‘离’未久,必取两明前后相续,乃得作《离》卦之美。”(《正义》)此说分析《大象传》阐释《乾》、《坤》、《震》、《坎》、《巽》、《艮》、《兑》、《离》“八纯卦”象旨时的不同措辞,尤详于《离》卦,似有可取。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①。

译文:初九,践行事务郑重不苟,保持恭敬谨慎,就必无害。

注释: ①履错然,敬之,无咎:错然,错落有致,《集解》引王弼曰敬慎之貌”,《尚氐学》又有‘郑重不苟’之意。”此谓初九阳刚处下,于行将“附丽”之时,行事能郑重不苟、恭敬谨慎,故获“无咎”。《集解》引王弼曰处《离》之始,将进其盛,故宜慎所履,以敬为务,辟其咎也。”

说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①。

译文:《象传》说:“践行事务郑重不苟,保持恭敬谨慎”,说明初九这样才能避免咎害。

注释: ①辟:通“避”。

说明: “附丽”贵在“柔正”。初九阳刚,本有咎害;但居下谦柔敬慎,遂免其咎。《折中》引胡瑗曰居《离》之初,如日之初生。于事之初,则当常错然警惧,以进德修业,所以得免其咎。”


六二,黄离,元吉①。

译文:六二,保持中正的黄色附丽于物,至为吉祥。

注释: ①黄离,元吉:黄,中之色(见《坤》六五译注)。这是用“黄”色喻六二居中,能以柔顺中正之道附丽于物,故获“元吉”。此即《彖传》“柔丽乎中正,故亨”之义。《王注》居中得位,以柔处柔,履文明之盛而得其中,故曰‘黄离元吉’也。”

说明: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象传》说保持中正的黄色附丽于物,至为吉祥”,说明六二有得于适中不偏之道。

注释:

说明: 《折中》引刘牧曰离为火之象,焰猛而易烬,九四是也;过盛则有衰竭之凶,九三是也;惟二得中,离之元吉也。”此说比较二、三、四爻之象,义有可取。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译文:九三,太阳将落,垂垂附丽在西天,此时要是不敲起缶器、怡然作歌自乐,必将导致老暮穷衰的嗟叹,有凶险。

注释: ①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缶,瓦器,可用为节乐(与盛物之用异,参见《比》初六译注),《说文》秦人鼓之,以节歌”;耋,音di6,《说文》“年八十曰‘耋大耋”极言年老。这几句取太阳偏西为喻,说明九三处下离之终,阳极将衰,未能长久“附丽”于物;此时若不及时“鼓缶”作歌行乐,而要勉强进取,将致“大耋之嗟”,必有凶险。《王注》处下离之终,明在将没,故曰‘日昃之离’也。明在将终,若不委之于人,养志无为,则至于耋老有嗟,凶矣。”

说明: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译文:《象传》说太阳将落,垂垂附丽在西天”,这种情状怎能保持长久呢!

注释:

说明: 《集解》引荀爽曰广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昃。”此将下卦三爻之象揭示甚明。作《易》者于九三设“嗟”、“凶”之诫,实欲人悟知事物有“日暮”、“途穷”之际,故当及时自抑,不可亢进不已。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①。

译文:九四,突然升起火红的暾霞,像烈焰在焚烧,但顷刻间又消散灭亡,被弃除净尽。

注释: ①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这是取日出之际的霞光为喻,说明九四处上下两离之间,急欲上进附丽于六五,但阳刚失芷,欲速不达,犹如清晓东方的暾霞突喷而起,有烈焰“焚如”之势;但霞光终究不能上附高天,瞬息间即消散不存,落得“死如,弃如”的结局。《王注》:“处于明道始变之际,昏而始晓,没而始出,故曰‘突如其来如’。其明始进,其炎始盛,故曰‘焚如逼近至尊,履非其位,欲进其盛,以炎其上,命必不终,故曰‘死如违离之义,无应无承,众所不容,故曰‘弃如’也。”

说明:


《象》曰广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译文:《象传》说:“突然升起火红的暾霞”,说明九四的虚势必将无处附丽容纳。

注释:

说明: 朝霞的出现,是突来即消,只能暂显于东方低空,无法上附高天。爻辞取此譬喻九四急欲附五,终难遂愿的情状,似甚切当。《折中》认为九四“不能以顺德养其明”,“非人不容之,自若无所容”,正合爻旨。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①。

译文:六五,流出泪水滂沱不绝,忧慽嗟伤悲切,(居尊获助,终将)吉祥。

注释: ①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沱,泪流滂沱之状;若,语气助词;戚,即“慽”,忧伤。此谓六五阴居阳位,为九四之势所迫,遂致忧伤、哀泣;但丽着于尊位,终获众助,故先伤泣然后有“吉”。《王注》履非其位,不胜所履,以柔乘刚,不能制下。下刚而进,将来害己;忧伤之深,至于沱嗟也。然所丽在尊,四为逆首;忧伤至深,众之所助,故乃‘沱’、‘嗟’而获吉也。”

说明: 李过以为六五有新君“继世易位”之象(《西溪易说》)。王夫之曰后明继前明而兴,以柔道居尊。高宗宅忧而三年不言,成王即政而澴缳在疚。”(《周易内传》)此举殷高宗、周成王史迹为说,似与本爻的象征意义略有相合之处。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吉祥,说明是丽着于王公的尊位。

注释:

说明: 孔颖达指出五为王位,而言‘公’者,此连‘王’而言‘公’,取其便文,以会韵也。”(《正义》)这是以为“王公”是偏义词,意指“君王”。但蔡清认为味‘离王公也’之词,则知诸爻之五,所谓尊位者,不必皆谓‘天王’,凡诸侯之各君其国者亦足当五也。”(《易经蒙引》)此两说并可参考。


上九,王用出征①,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②。

译文:上九,君王出师征伐,建树丰功、斩折敌方首级,俘获不愿亲附的异己,无所咎害。

注释: ①王用出征:此谓上九以阳居《离》之极附丽”之道大成,众皆亲附;但有不亲附者,则可征伐讨罪。《正义》•/‘处《离》之极,‘离’道既成,物皆亲附,当除去其非类,以去民害。”②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嘉,嘉美之功;首,指敌方首级;匪其丑,即“非其类”,指不愿附从的“异己”。此三句承前文之义,说明上九“出征”取胜,所俘获均异己,则可“无咎”。《正义》广以出征罪人,事必克获,故有嘉美之功,所断罪人之首,获得匪其丑类,乃得无咎也。”案,《程传》释“首”为“魁首”,认为“获匪其丑”即《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之义。可备一说。

说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译文:《象传》说广君王出师征伐”,说明上九是为了端正邦国治理天下。

注释:

说明: 上九以刚明之德尊居《离》极,下所附丽者必众,背逆者必少;故此时征伐“异己”,势将有获无咎。《彖传》“化成天下”、《大象传》“以继明照于四方”,似在此爻有所体现。


总论

《左传》僖公十四年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说明事物往往需要附着于一定的环境。就自然物象而言,太阳依附于天空广照大地,火焰依附于燃料发出光热,是最为显明的事例。《离》卦所示“附丽”之义,正是以火、日为基本喻象。卦辞称“畜养牝牛”可获吉祥,则是强调“附丽”之时必须柔顺守正才能亨通畅达。从六爻的情状分析,二、五获吉在于阴柔居中,守持正道以成“附丽”之美;三、四皆凶,则是阳刚不中不正,或面临穷衰,或虚势“无所容”,均不能遂“附丽”之志;至于初、上两阳,初九处下敬慎、渐能附丽于物,上九“离”道已成、物皆亲附,故两爻并获“无咎”。若以《坎》、《离》两卦互为比较,又可进一步看出,“行险”当以“刚中”为主,“附丽”则以“柔中”为宜:这是两卦适为相反的核心意义。当然,《离》卦的象征喻旨也是十分广泛的,取“人事”为说,不论人的地位尊卑如何,均须附丽于所处的时代、社会;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层次,又存在附丽与被附丽的复杂关系:人类的社会结构,于是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种特定的组合。《彖传》极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程颐曰:“天地之中,无无丽之物,在人当审其所丽,丽得其正则能亨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处中正,可以化成天下,成文明之俗。”(《程传》)这事实上是把《离》卦的哲学意义纳入古代政治思想的范畴中去了。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