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卦

履卦

[履卦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 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 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 安民志。

初九 素履,往无咎。
象曰 素履之 往,独行愿也。
九二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 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 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 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 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 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 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 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 夬履,贞厉。
象曰 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 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履卦详解]

〔履〕:履虎尾,不唼人,亨。

译文:〔《履》卦象征小心行走〕:小心行走在虎尾之后,猛虎不咬人,亨通。

注释: ①〔履〕:履虎尾,不喏人;亨:履,卦名,下兑(S5)上乾(三),象征“小心行走”;陧,音di6,犹言“咬”。这三句是借行走虎尾之后而不被伤,比喻人能“小心行走'则虽危无害,可致亨通。从卦象看,下兑和悦,上乾刚健,六三以柔行于乾下,正有履危不见害而获亨之象。《正义>:“《履》卦之义,以六三为主以六三在兑体,兑为和说,以应乾刚,虽履其危而不见害,故得亨通;犹若履虎尾不见唼啮于人。此假物之象以喻人事”。案,南宋冯椅《厚齐易学》谓《履》、《否》、《同人》诸卦旧脱卦名,清儒刘沅日‘履’字上当有‘履’字,盖传写脱误,观《彖传》可知。”(《周易恒解》)此说可取,故在卦辞中增一“履”字为卦名,并加括号以别之。

说明: 卦名“履”字之义,《序卦传》谓“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屨》”,《尔雅•释言》履,礼也”,含有践履不可违礼之意,尚先生云《太玄》即拟为‘礼’,礼莫大于辩上下,定尊卑”,“人之行屨,莫大于是”(《尚氏学》);又,《本义》曰:“履,有所蹑而进之义也”,则兼有小心循礼而行的意思。据此,今释“履”为“小心行走”。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哇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译文:《彖传》说小心行走”,犹如阴柔者小心行走在阳刚者之后,以和悦应合强健,所以说“小心行走在虎尾之后,猛虎不咬人,亨通”。又如阳刚居中守正者,小心践行“天子”之位而行为无所疵病,于是显现出道德光明。

注释: ①柔履刚:柔,指六三;刚,指上乾为刚。这是用六三行于乾刚之后,说明《履》卦之义主于柔者履危,即卦辞所谓“履虎尾”。《王注》成卦之体,在六三也;‘履虎尾’者,言其危也。三为《履》主,以柔履刚,履危者也。”
②说而应乎乾:说,即“悦”,指下卦兑为悦;乾,健也,指上卦乾为健。这是说明六三居兑体之上,所应者为乾健,有以和悦应合强健之象;乾德刚正,六三应之,又有以和悦应正德之象,因此履虎尾不见唼而亨。《王注》履虎尾有不见唼者,以其说而应乎乾也。乾,刚正之德者也。不以说行乎佞邪,而以说应乎乾,宜其履虎尾不见垤而亨。”案,以上三句释卦辞“履虎尾,不唼人,亨。”
③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刚中正,指九五;帝位,亦指九五居“君位”;疚,疵病。这三句举九五中正之象,赞“履”德之美。《正义》以刚处中,得其正位,居九五之尊,是‘刚中正履帝位’也”,“以刚中而居帝位,不有疚病,由德之光明故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译文:《象传》说•.上是天下是泽(尊卑有别),象征(循礼)“小心行走”;君子因此辨别上下名分,端正百姓循礼的意志。

注释: ①上天下泽,“履”:释《履》卦上乾为天、下兑为泽之象《程传》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当如是,故取其象而为‘履’。”
②辩上下,定民志:辩,通“辨”;定,定正,即规定端正之意。这是说明“君子”效法《履》象,辨定上下尊皁之礼,使人遵循践行。《正义》君子法此《履》卦之象,以分辩上下尊卑,以定正民之志意,使尊卑有序也。”

说明: “履”与“礼”的关系,《大象传》阐发甚明。惠栋又加以引证说《荀子•大略》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则颠镢陷溺。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是以取义于虎尾也。”(《周易述》)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文:初九,朴素无华、小心行走,有所前往必无咎害。

注释: ①素履,往无咎:素,朴素。此谓初九处《履》之始,安守卑下朴素之礼;以此为“履”,所往必无咎。《王注》处《履》之初,为履之始,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译文:《象传》说朴素无华、小心行走而有所前往”,说明初九专心奉行循礼的意愿。

注释: ①独行愿:独,犹言“专心”。指初九无所杂念,专心循礼。 《程传》独,专也。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也?”

说明: 胡炳文曰:“《履》初言‘素’,礼以质为本也。‘贲’,文也,《贲》上言‘白’,文之极,反而质也。‘白贲无咎’,其即‘素履往无咎’与?”(《周易本义通释》)此说把《履》初爻与《贲》上爻的意义相互比较,颇可取。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文:九二,小心行走在平易坦坦的大道上,幽静安恬的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注释: ①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幽人,幽静安恬者。此言九二以刚处《履》下卦之中,犹如小心行走于平坦大道;而平路易于令人忘忽谨慎,故爻辞又诫以“幽人”守正可获吉祥。《程传》九二居柔,宽裕得中,所履坦坦然平易之道也;虽所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静安恬之人处之则能贞固而吉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文:《象传》说幽静安恬的人守特正固可获吉祥”,说明九二不自我淆乱心中的循礼信念。

说明: 九二阳刚谦居阴位,得“中”不偏,故能守正获吉,而《象传》亦称其“中不自乱”。梁寅曰:“夫行于道路者,由中则平坦,从旁则崎险。九二以刚居中,是履道而得其平坦者也。持身如是,乃君子不轻自售而安静恬淡者,故为‘幽人贞吉’。”(《周易参义》)


六三,眇能视,跋能履,履虎尾哇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文:六三,眼盲强看,脚跛强行,行走在虎尾之后被猛虎咬啮,有凶险;勇武的人要效力于大人君主。

注释: ①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哇人,凶:眇,《说文》“一目小也”,此处言目盲;能,连词,犹“而'含转折意。案,《屯》卦《彖传》“宜建侯而不宁”,《释文》云而,辞也,郑读曰‘能’。”是“而”、“能”古声近通用。《集解》于此爻两“能”字均作“而”,所引虞翻注亦同。这几句比喻六三阴居阳位,不能“小心行走”却盲动妄为,故为“囚”象。.《王注》居《履》之时,以阳处阳,犹曰不谦,而况以阴居阳,以柔乘刚者乎?故以此为明,眇目者也;以此为行,跛足者也;以此履危,见‘哇’者也。”
②武人为于大君:武人,即勇武之人,喻六三;为,有“效力”之义;大君,犹言“大人君主”,当指上九。此句从正面示诫,言六三倘能履归正道,将刚武之志效用于上九,则上下相应,无凶有吉。《诚斋易传》圣人所以恨其才而惜其居位之不当也,若夫其志,则可怜矣。甚武,而欲有为于吾君;甚刚,而欲有立于当世:夫何罪哉?故前言其‘凶’,而后止言‘志刚’而已,亦不深咎之也。”案,《正义》以六三之微,欲行九五之志,顽愚之甚”,意指九五为“大君”。李道平《纂疏》云三应在上,故曰‘武人为于大君’。”是李意以上九为“大君”。今从李说。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陂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噔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译文:《象传》说眼盲强看”,不足以辨物分明;“脚跛强行”,不足以踏上征程;“猛虎咬人的凶险”,说明六三居位不适当;“勇武的人要效力于大人君主”,说明六三志向刚强。

说明: 六三爻辞连取四象为喻,前三象“眇”、“跛”、“虎哇人”均反面示警,后一象“武人”独从正面设诫:三反一正,把该爻大旨,及作《易》者的深刻用心,展示得至为明畅。


九四,履虎尾,憩恝,终吉。

译文:九四,小心行走在虎尾之后,保持恐惧谨慎,终将获得吉祥。

注释: ①履虎尾,想惣,终吉••想,音su6,“想想”,《释文》引《子夏传》曰恐惧貌”,又谓“马本作‘虢虢’,音许逆反,云恐惧也,《说文》同”,文中兼含“谨慎”之义。这是比喻九四居《履》上卦之始,不当位而近君,有“履虎尾”之危;但以阳居阴,又有谦谨之象,故能恐惧获吉。《本义》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然以刚居柔,故能戒惧而得终吉。”

《象》曰:“想想终吉”,志行也。

译文:《象传》说保持恐惧谨慎,终将获得吉祥”,说明九四奉行小心循礼的志愿。

说明: “屨虎尾”在本卦中凡三见:卦辞首见,取上下卦“和说以履刚强”之象,故“不唼人,亨”;六三又见,指该爻乘刚妄动,违背“履”道,故“哇人,凶”;九四复见,谓本爻虽处危却能以刚居柔,故“终吉”。这三者的不同,说明卦辞示一卦之义,爻辞明一爻之旨,应当区别看待。王弼所谓凡《彖》者,统论一卦之体者也;《象》者,各辩一爻之义者也。”(《周易略例•略例下》)其说就《彖传》、《象传》的条例而言,也体现出卦辞、爻辞的不同特点。


九五,夬履,贞厉。

译文:九五,刚断果决、小心行走,守持正固以防危险。

注释: ①夬履,贞厉:夬,音gudi,通“决'(详《夬》卦译注)此谓九五阳刚中正,尊居“君位”,当“履”之时,有刚断果决、小心行走之象;但以刚居刚,若刚决过甚,必违正道,故爻辞又诫其“守正防危”。《集解》引干宝曰:“夬,决也。居中履正,为《履》贵主;万方所履,一决于前。恐夬失正,恒惧危厉。”案,干氏谓恐“失正”故“惧危”,意犹“守正防危”。

《象》曰广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译文:《象传》说刚断果决、小心行走,守持正固以防危险”,说明九五居位正当。

说明: 《折中》臼凡《彖传》中所赞美,则其爻辞无‘凶’、‘厉’者,何独此爻不然?盖‘履’道贵柔,九五以刚居刚,是决于4履’也•,然以其有中正之德,故能常存危厉之心,则虽决于履,而动可无过举矣。《书》云‘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此其所以‘履帝位而不疚’也与?凡《易》中‘贞厉’,‘有厉’,有以‘常存危厉之心’为义者,如《噬嗑》之‘贞厉,无咎’,《夬》之‘其危乃光’是也。然则此之‘贞厉’、《兑》五之‘有厉’当从此例也。”此说释“贞厉”亦犹“守正防危”,略同干宝之义(见上注引)。所引《尚书•周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与“贞厉”辞旨尤切。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上九,回顾小心行走的过程、考察祸福得失的征祥,转身下应阴柔至为吉祥。

注释: ①视履考祥:祥,征祥,即吉凶祸福的体现。此句说明上九处《履》卦之终,阳居阴位,能冷静总结“履”道得失之征。《王注》祸福之祥,生乎所履,处《履》之极,‘履’道成矣,故可‘视履’而‘考祥’也。”
②其旋元吉:旋,转也,犹言“转身”。此句承前句意,说明上九尊居乾极,能转身下应兑三,为刚能返柔、履能守谨之象,故获吉至大。《王注》居极应说,高而不危,是其旋也;履道大成,故‘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译文:《象传》说:至为吉祥、高居上位,说明上九大有福庆。

注释: ①大有庆:指上九之时“履道”大成,故上下皆有“福庆”。《集解》引卢氏曰王者履礼于上,则万方有庆于下。”

说明: 《周易》上爻,多寓物极必反的哲理,常有凶象。此爻却称“元吉”,可知作者认为,“小心行走”之道,随时均须奉行。


总论

译文:

注释:

《履》卦取名于“小心行走”,譬喻处事必须循礼而行的道理。卦辞“履虎尾,不哇人”,即形象地揭示出小心行走、虽危无害的寓意。卦中六爻,根据不同的地位、性质,分别陈述处“屨”的情状。初九居下守“素”,九二持中不乱,九四恐惧谨慎,九五循礼果决,上九“屨道”大成,这五爻均以阳刚善处其身,行不违礼,故多“无咎”、“吉”、“元吉”;其中九五虽诫“危厉”,能“贞”则无害。唯六三阴柔躁进,有“屨虎尾噔人”之“凶”,但也勉其改过归正,以避凶危。纵观全卦,多从正反两方面示警,尤以“危辞”设诫最深。胡炳文曰大抵人之涉世,多是危机,不为所伤,乃见所履。《大传》臼:‘《易》之兴也,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莫危于‘履虎尾’之辞矣!九卦处忧患,以《履》为首。”(《周易本义通释》)若就《彖传》“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之语分析,本卦的象征意义,又含有对统治者规劝警诫之旨。《新序•杂事四》载孔子谓鲁哀公日.•‘丘闻之.•“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安,不至矣!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懔乎如以腐索御奔马。《易》曰“履虎尾”,《诗》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可见,《履》卦所包含的象征旨趣,其意义十分广泛;这一点,事实上也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共同特征。

鲁ICP备2020040142号-23